检测艾滋病人外周血细胞内病毒新方法问世
本报讯 近日,全军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暨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王福生教授领衔课题组,应用一种新型核酸杂交和流式细胞技术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观察到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体内淋巴细胞内艾滋病毒。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在血液(或淋巴结)特定表型的细胞内检测到病毒颗粒。
据介绍,检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然而,直到现在,艾滋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无法反映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情况,特别是病人体内病毒载量在低于检测的敏感度以下时,病人体内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复制及其活跃程度均不清楚。此外,对于病人体液中含有病毒的细胞以及外周血细胞内的病毒活动情况也知之甚少;运用抗病毒“鸡尾酒”药物进行治疗,也不能根除细胞内的病毒储备。近期研究表明,感染的细胞内具有持续复制的病毒,它们均具备能够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的能力。因此,了解感染细胞内病毒含量和是否活跃复制情况,对于反映疾病的进展和疗效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福生教授等通过对多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检测,并设立健康人群对照,取得了第一手可靠资料。这种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每个细胞中10个拷贝的艾滋病毒基因,当血浆中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情况下,这种新方法仍然能够反映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病毒的存在,而且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特别是为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提供更准确的关键信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