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肾损害毒副作用不容忽视
新华社信息南昌11月7日电(记者冯丽) 日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在南昌召开了“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会上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专家组对中草药肾损害的现状及临床观察做了专题研究报告,并提醒业内重视中草药对肾损害的毒副作用。
近年来,有关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导致肾损害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报道不断出现,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据专家组李平透露,近两年来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病人中,一些不明原因的肾功能迅速减退病患者,常伴有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性尿糖、尿NAG酶升高、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及肾小管酸中毒;尿常规有轻度蛋白尿,尿沉渣可有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贫血出现较早,呈轻、中度;半数以上患者有轻、中度高血压。这些患者发病前,都有不同数量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病史,临床将此病称为马兜铃酸肾病,一般结合肾穿刺病理结果进行明确诊断。迄今为止这样的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例在中日友好医院已发现 40余例。临床实践使专家们认识到:应当增强对有毒中药的认识,重视马兜铃酸肾病。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来源包括:我国的马兜铃属植物,如马兜铃、天仙藤、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寻骨风;德国的铁线莲状马兜铃;美洲的蛇根马兜铃,印度马兜铃。患者接触最多的是关木通和广防己.临床上患者服用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导致肾损害的最为多见,如龙胆泻肝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排石冲剂等,还有一些关于服用冠心苏合丸的临床病例。
目前,马兜铃酸肾病尚无理想的药物能治疗。国际上有报道称,用小剂量激素可治疗。如口服强的松30mg/日,每三个月减10mg,维持治疗一年。临床也可按慢性肾衰常规治疗,如对症治疗,降压、改善贫血状况、低蛋白饮食加酮酸等。中药治疗多采用抗纤维化药物,如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