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

  • 来源: 作者:黄显斌、唐明山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 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  新华社8月20日电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新的编码基因,从而在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这一研究成果

     

    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

      新华社8月20日电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新的编码基因,从而在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这一研究成果是由全军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第302医院首席专家、内科传染病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成军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取得的。他们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2个新的编码基因——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改写了医学界25年来认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只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历史。
      据成军介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乙肝患者约为3.5亿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对目前的重组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治疗有较好的反应,许多患者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1979年国外学者首次完成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克隆化研究,并将基因组分成4个开放读码框架,一直沿用至今。
      成军带领科技人员对我国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化和序列分析,发现了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和相应的指导这2个新基因表达的新型启动子序列。这一发现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的开放读码框架不是4个,而是6个;基因启动子不是4个,而是6个。同时,课题组还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酵母单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等,对所发现的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生物学意义、临床医学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探索,而且将大大推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防治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