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发展中医药研究生教育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谢鸣博士
自古以来,师承授受、私塾自学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科技教育的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已成为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的主要渠道,而包括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内的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突出它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重要成就的今天,研究生教育如何加快发展、与时俱进,是广大高等中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记者日前就此走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谢鸣博士,谢博士认为,加快发展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振兴,必须依靠学术水平和队伍素质的提高,而学科建设是关系到中医药学术与教育发展的大事,是一项关系到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举措。中医药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基本实现中医药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提高中医药学科的学术水平,形成较完善的中医药学科体系。谢博士强调,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教学工作的龙头,抓住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学科梯队、学科项目四个重要环节,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学科和学术队伍结构。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要形成一批在医学科学领域具领先地位的学科基地,并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学科群建设,进一步拓宽学科范围,促进学科专业间相互支撑、配套交叉的合作关系。重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力量的培养,形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治学严谨的高水平学术梯队,为造就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名师出高徒”,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再教育,谢博士说,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主动出击”的方法,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合作培养、脱产进修等多种途径,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外地、外校、国外进修学习。重视引进硕、博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并可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形成结构复合化、来源多样化、管理多样化的骨干师资队伍。
三、优化课程设置。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中医药人才的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根本出发点,调整课程设置,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1.中医药学与祖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要发挥中医药学专业优势,有目的地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提高研究生的人文修养。2.导师密切关注世界医学的前沿动态,及时传授本学科最新学术成果、学术思想。3.推广远程教学、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积级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活动,使中医药教学更富活力。4.对临床专业研究生要特别强调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增加临床实践时间,强化技能训练,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中医医师的要求。5.强化外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增强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成才除了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外,以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也十分重要。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既教书又育人,积极推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使中医药研究生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不畏艰辛的科学献身精神,真正做到高科技、高文化与高素质、高情感的统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