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率呈绝对及相对地增长趋势,但临床治疗VD尚缺乏理想的药物,中医药在脑卒中与痴呆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刺五加在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34期报道了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葛许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顾永健等医生用刺五加皂甙对大鼠血管性痴呆的防治作用的研究成果。他们应用刺五加活性成分之一的刺五加皂甙(acanthopannx senticousus saponins,ASS),从行为学、形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对VD的防治作用。探讨刺五加皂甙对血管性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改善和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各12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4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法(4-VO)制备VD大鼠模型,用药组术前1周开始腹腔注射刺五加皂甙100mg/kg,术后再用1周,对照组腹腔注射同量生理盐水。各组作避暗回避试验及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显示:行为学测试表明造模后1周模型组动物[(3.7±0.8)次]较对照组[(1.5±0.4)次]的探索次数明显增多(P< 0.01),而滞留时间模型组动物[(195±5) s]较对照组[(995±8)s]显著缩短(P< 0.01);用药组[(2.9±0.5)次]与对照组相比探索次数增多(P<0.01),但仍低于模型组(P<0.05),而滞留时间[(263±7) s]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但仍高于模型组(P<0.05)。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皂甙可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
葛许华、顾永健等医生指出:在各种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也是VD最主要的致病因素。4-VO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VD造模方法。模拟VD的结果可靠。本实验行为学测试中避暗回避试验结果表明VD模型动物术后的探索次数和滞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而用药组虽然和对照组有差异,但较模型组而言接近于对照组。表明刺五加皂甙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等行为功能。海马作为缺血选择性易损部位是脑内参与记忆贮存功能的重要部位,研究表明海马CA1区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有关文献报道VD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也有相应变化。细胞凋亡是细胞有程序的死亡,具有主动性和程序性。细胞缩小是细胞早期凋亡的特征,细胞内水分丢失导致细胞质凝聚,接着细胞大小和形态改变,由原初的圆形变成椭圆形,体积缩小。细胞晚期凋亡特征是多数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凝聚的染色质外表光滑,均匀,常呈新月形、马鞍形和镰刀形,分布在核的周边,最后核分裂成碎块,与细胞质成分包围完整的细胞器形成“凋亡小体”。本实验用4-VO制作VD模型,电镜下观察到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可见神经元凋亡现象比较明显,为进一步探讨V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结论:ASS是刺五加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通过行为学和形态学研究表明,ASS确具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古人述之“益智安神”一致,结合文献推测,ASS可能是通过以上几个途径减轻4-VO后脑缺血缺氧损害,从而达到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