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做强做优 加快发展步伐
(记者褚瑞明 朱岷 李郁) 1月17日,江苏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南京召开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对2005年全省中医药改革发展任务进行了部署。各市卫生局分管局长、中医处处长、省直中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会议。
江苏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兴华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要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不断提高和深化对“中西医并重”方针的认识,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保障人民健康、服务“两个率先”目标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使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完成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任务,促进卫生事业与中医药事业共同发展。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医机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和发展。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市、县都要由政府举办一所中医医疗机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将这部分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做强做优,放大特色优势,使之成为真正代表区域中医药发展水平。
该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吴坤平在工作报告中回顾总结了2004年全省中医药工作,着重部署了2005年中医药工作的8项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加大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力度。遴选部分具有一定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加强建设。在每个县级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选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急诊急救、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二是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深化中医医疗机构改革。在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中医院继续由政府举办的基础上,将资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新体制。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完善全员聘用制,推行人事代理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重视对中医医院补偿机制和中医药服务价格等政策措施的研究。大力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目标要求。各市都要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省级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试点单位创建。
三是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提高为农民健康服务的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要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补偿范围,要将必要的中成药和中草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选择30项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成才规律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推广。继续实施苏南支持苏北,城乡结对技术支援的薄弱中医院帮扶计划,帮助薄弱中医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在建设高水平学科群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同时,抓好全员继续教育。实施好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组织开展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的整理研究。继续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和中西医结合基地建设,培养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
采取省与地方联动的方式,重点扶持和加快发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医药学科建设。整合全省中医药科技、医疗资源,组织协作攻关,继续开展对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五是强化中医机构的科学管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年”活动要求,把管理落实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向管理要质量,要秩序,要人才,要纪律,要效率,要效益。实施“三名”发展战略,逐步在社会上形成一批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名院”;形成一批中医特色优势显著、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名科”;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中医”。今年将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达到基本现代化中医院建设标准的一些中医院进行评审验收,择优评选出4~6所基本现代化中医院。
六是依法加快发展中医药,加大中医药的监督管理力度。继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依法发展中医药的责任。
七是推进中医药行风建设,重视中医药新闻宣传。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
八是加大中医机构“十五”建设发展规划实施力度,组织制定中医药“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