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 共创未来
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白晓芸)9月21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药报社共同主办的“2004年中西医结合专家论坛”在京召开,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谢竹藩、吕维柏、危北海、陈士奎、史载祥、吴伟康、王传社等出席,并就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陈贵廷主持,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助理兼总编室主任毛嘉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穆大伟等也出席了会议。
与会专家认为,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客观存在的学科,符合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是在承认中医科学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使二者在诊断、治疗、理论等不同层次上达到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应加强团结,和谐发展,共创未来。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专家认为,那些所谓“中西医结合会导致中医消亡”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恐西症”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相互渗透的结果,在探索发展过程中,“中医西化”或“西医中化”的现象都是难以避免的。中医发展要防止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要大胆创新,充分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医药应该是继承、发展、创新并重;认真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应高度重视中医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要围绕“病人第一,疗效第一”开展工作;营造一种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共存、共建的学术氛围;大力提倡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发展医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