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常用自芥子单味药或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但机理不十分清楚。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了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为阐明白芥子抑
制前列腺增生的有效物质和作用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研究人员采用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组胺诱导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纸片埋藏诱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为动物模型,从白芥子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白芥子苷和白芥子β-谷甾醇为药效研究对象,研究了白芥子苷和白芥子β-谷甾醇的抗雄激素及抗炎作用。结果发现,从白芥子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β-谷甾醇以及从白芥子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白芥子苷均能显著降低丙酸睾酮诱发韵去势小鼠前列腺湿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的白芥子苷也能显著降低小鼠精囊腺湿重(P<0.0l)。大剂量白芥子苷和13-谷甾醇均能明显降低血清酸性醐骏酶活力(P<0.01),降低组胺诱发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滤纸片埋藏引发的大鼠皮下肉芽肿增殖,表现出抗雄激素和抗炎活性。
研究人员认为,白芥子抑制前列腺增生可能是其含有的白芥子苷、β-谷甾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物质所具有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降低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抗雄-激素等多种作用,也表现出了白芥子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理作用特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