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证实: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 来源: 作者:李芳芳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河北医科大学采用实验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和中药组方配伍原则,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研究人手,研究中药补肾方药的整体调节作用,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选用SD或Wistar雌

    河北医科大学采用实验研究与临床密切结合,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和中药组方配伍原则,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研究人手,研究中药补肾方药的整体调节作用,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选用SD或Wistar雌性大鼠,利用三种方法(地塞米松、切除卵巢、维甲酸)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根据不同模型的特点和研究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观察补肾方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淫羊藿、肉苁蓉等组成)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从补肾方药对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可以看出,补肾方药可使升高的甲状旁腺素(PTH)降低,并提高降钙素(CT)、雌二醇(E2)、  l,25-(OH)2 D3水平,降低前列腺素(PGE2),对相关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生长素(GH)和孕激素(P)亦有相应的调节作用。从补肾方药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可以看出,对维甲酸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补肾方药可使升高的碱性磷酸酶(ALP)和尿羟脯氨酸(HOP)明显降低,说明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并为骨软化症。X线检测大鼠股骨各部骨密度(BMD)可以看出,补肾方药可明显提高BMD。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可以看出,补肾方药可使降低的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和增加的骨小梁吸收百分比(TRS%)得到明显改善。对新生的SD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传代培养,把补肾方药分离出A、B、C、D 4个组分加入培养液中,观察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B组分抑制细胞增殖,A、C、D组分无作用;加入不同组分喂养大鼠,取大鼠血清(含中药成份)于培养液中,发现A组分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B、D组分抑制细胞增殖,  C组分无作用。补肾方药可明显提高小肠黏膜CaBP-D9KmRNA的生成量,促进/J、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在研究补肾方药对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的影响时发现,不同年龄的妇女,E2变化明显,补肾方药可使降低的E:明显提高;PTH降低、CT回升、BMD明显升高。此外,对补肾方药与CT和阿仑膦酸钠作用比较研究发现,三者均可降低PTH,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补肾中药可提高CT含量和E2的水平;CT亦有提高E2的作用,但不如补肾方药明显;阿仑膦酸钠除对PTH作用外,对CT和E:无明显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补肾方药作用为多位点相关集合作用。表现在

    影响骨代谢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平衡的激素,以及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具有提高骨量和改善骨质量的作用;调节性激素,延缓卵巢功能衰退,体现中医“肾主生殖”的作用;促进CaBP-D9K mRNA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提高钙结合蛋白作为钙吸收的载体,以利于钙的吸收。

    研究人员还指出,在研究中应该把整体与局部,宏观和微观,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把中医许多观点引入进来。如骨质疏松发病多因多果与中医的整体观;多项指标的不一致性与中医的同病异证表现;各种药物治疗结果的针对性与中医同病异冶的辨证施治理论;综合治疗方法与中医药的整体调节;外源性激素替代疗法(HRT)与中医的调动(内因)疗法,发挥自身调节作用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