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大学研究证实:中药可用于心脏保存
心脏移植术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目前供心冷缺血的安全保存时限为4~6小时。较短的保存时间。降低了心脏的利用率,每年约有20%的晚期心脏病人得不到供心,成千上万的等候病人因得不到供心而死亡。因此延长供心的保存时间被认为是器官保存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红花(Carthamus tinctorins L)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自古就被用来治疗心系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近日完成了将红花注射液添加到改良的Euro-Collins心脏保存液(mEC液)中,观察其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进行心脏保存实验。对照组使用mE液。实验组使用添加了mEC液的红花注射液,添加浓度为5克/升。
大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5毫升/千克),麻醉后,股静脉注射0.1%肝素(0.6毫升/千克),2 ~3分钟后,迅速打开胸腔,剪取心脏,放入4~C KH液(一种灌液)中停搏,修剪心脏并安装主动脉插管,进行Langen.dorff装置灌注。从打开胸腔到灌注时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灌注压为60毫米汞柱,灌注液为37~C,恒温KH液,充以95%02和5%C02安装心室内球,调整充液量,使左心室舒张末压为10毫米汞柱。稳定5分钟后开始计时,20分钟后测定冠脉流量(CF),记录心功能指标。测量结束后,以15毫升4~C冷保存液(mEC液或添加红花注射液的mEC液)恒压灌注停搏,灌注压为60毫米汞柱灌洗5分钟后取下心脏,放人20毫升同种保存液中,4~C保存20小时后,再次进行Lan. gendorff装置灌注,条件同前。于再灌注40分钟记录心功能指标,并测取CF。
结果显示,心脏保存20小时,再灌注40分钟后,红花组的心功能、CF明显高于mEC组(P<0.01);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红花组高于mEC组;心肌含水量红花
组低于mE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保存后mEC组大鼠心脏心肌细胞间质疏松,细胞显著水肿,肌原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红花组大鼠心脏心肌细胞疏松,细胞轻度水肿,有胞核边聚。
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器官保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活性氧自由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1988年Bel,,er提出理想的低温保存液应具备预防再灌注后氧自由基损伤作用。氧自由基对心肌冠脉微循环内皮的损伤起重要作用,可破内皮细胞结构,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并对其有灭活或降解功能,在该过程还发挥纽胞毒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红花黄色素可提高缺血一再灌注心肌的SOD(双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c—GSHPx) 活性, 降低MDA(4一亚钾二氧苯丙酸)的含量,减少肌酸磷酸激酶的漏出。红花水提液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发的透明质酸解聚及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本实验结果也显一示,.红花组心肌组织SOD活一性显著高于mEC组。MDA含量显著低于mEC组(P<0.05),说明红花具有清除心肌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氧自由基作用。
此外,红花中含有的多种成分都有利于心脏的保存。如芦丁、槲皮素有扩冠作用,可增加再灌注后的冠脉流量,芦丁还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微量元素钼可减少心肌内肌酸磷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漏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