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身气功 > 正文
  • 健身气功基本要素解析(调身篇)

  • 来源:健身气功 作者:胡晓飞 时间:2013-08-27 15:28:00
  • 核心提示: 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身心状态趋向于调身、调息、调心三者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就是说,在健身气功中,柔缓的身体运动是其表现形式,调身、调息和调心是其练功手段,而趋向于三调合一是其
        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和缓的形体活动为基础,身心状态趋向于调身、调息、调心三者合一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就是说,在健身气功中,柔缓的身体运动是其表现形式,调身、调息和调心是其练功手段,而趋向于三调合一是其练功准则。因此,在习练健身气功时,如何认识三调、理解三调和做好三调,是我们健身气功练习者应该重视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大家进一步进行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关于调身
      一、调身的概念
      调身,这里主要是指习练健身气功过程中的调整身形,也就是说在练功过程中对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主动自觉的调整和锻炼,使之逐渐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它是调息和调心的前提,是进行健身气功锻炼的基础,其基本目的是“形正体松”,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就是这个道理。它也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身动则一身强”,“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这些古今先哲论述调身的名句与传统练习中熊经鸟伸、引体令柔、导引按跷等都属于调身范畴。
      二、调身的对象及内容
        (一)调身的对象:调身是针对人体内外、上下、四肢百骸的调整,所以,调身的对象繁多。从上到下包括:头、颈、肩、肘、腕、掌、指、胸、腹、胁、肋、脊、背、腰、臀、髋、肛、腿、膝、踝、足、趾等;对于五官包括:眼、耳、鼻、喉、舌等;对于躯干包括:胸腔、腹腔、盆腔、脊柱等;对于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以及筋膜、肌肉、神经、经络等均属健身气功所说的调身对象。
        (二)调身的内容:针对上述对象,其调身的内容又可谓丰富多彩,包括:身体姿势、动作形式、方向与相对位置,练习手段、轨迹、速度、强度、频次,以及练习前的准备和练习后的整理等。这些元素,无法穷尽,都属于健身气功的调身内容;而这些内容皆是为宁神调息、畅通经络、周流气血、壮骨强筋、平衡阴阳、调和五脏服务的。
      三、调身的方法和要求
      健身气功习练的基本目的就是达到形正体松。而围绕着这一目的,对整个身体的调整都有明确具体的方法和要求,例如,形正的要求是松静站立、头颈正直、竖脊含胸、沉肩坠肘、松腰沉髋、舌抵上腭、目视前方等;体松的要求则是欲体松、神宜静,内外结合、贯穿其中。健身气功调身所采用的方法和要求,则应遵循每套功法的具体演练方式和功法特点习练,在各套功法书里都有具体的描述,在此不须赘述。
      四、调身的特点及作用
      围绕着健身气功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健身气功的调身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和作用:
        (一)形体中正、动作舒松
        在进行健身气功的练习中,无论是对身体姿势的要求,如行、立、坐、卧;还是对各种动作过程、方法的要求,如俯仰、屈伸、旋转、升降、开合等;都要求练习者做到身体不偏不斜、中正安舒,肢体不僵不拘、充分放松协调,这在所有9种健身气功功法中都    2、有助周流气血:研究发现:充分放松肢体,可以有效地增加甲绉微循环的开放数量,促进肌肉内毛细血管畅通。就是说形正体松的身体姿势,有助于全身肌肉最大限度的放松,毛细血管开发数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中医来讲,又可使得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周流。我们练习站桩都有这个体会,越是放松的部位,越有舒适温暖的感觉;我们练功后,自感皮肤温煦,全身发热,而这种热就是经络畅通、气血周流的真实写照。中医认为,“经络遇热则通,血得热则行”;“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因此,形正体松的特点又有助于内调
        l、形神合一。能帮助练习者精神和肉体趋于结合。老子说“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由此可见练功的目的就是使精神和肉体化为一体。而要想达到精神和肉体合一,最重要的是要求练习者思想和身体处于高度的放松状态。而要达到这种状态,从调身的角度来说就要做到身正体松,而柔缓圆活和周身运动的特点则是形成身正体松的基本条件。因为,动作的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则会使练习相对简单、平稳和舒松,这可以很好的帮助练习者做到身体中正,从而为体松心静服务。同时,还可以减少练习者由于身体姿势、动作形式、动作速度和练习过程不协调给精神带来的额外负担;减少其对大脑皮层的额外刺激,从而帮助练习者更好地进入形神合一的境界。反之,如果动作僵硬、直往或时断时续,则势必造成练习者精神紧张、思想分散,结果是难以入静。
        2、动息结合。有助于练习者动作和呼吸的协调。健身气功的呼吸特点是悠、匀、细、缓、深、长,并且
        3、愉悦身心。研究表明:“长时间、连续性的、中量至重量级的运动、深呼吸会使脑分泌出内啡肽”。而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年轻荷尔蒙”,意味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而健身气功正好符合长时间、连续性中量级和深呼吸的要求,也就是通过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有效的产生这种“快乐荷尔蒙”。所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练习结束身体微微出汗时,身体都有周身温暖舒适、神清气爽之感。这就是为什么,每当看到晨练归来的大爷大妈们,都有容光焕发的感觉。
    4、通经活血。《吕氏春秋-尽数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东汉名医华佗信奉:“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如户枢终不朽也”。因为,这种运动可以使得全身上下、四肢百骸放松舒展,这就改善了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环境。   
    (三)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紧结合重在强调松是根本,紧是手段,松贯始末,紧勿过僵过长。“松”指的是练习时人体各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及心理上的充分放松。“紧”则是指身体缓慢而适当地用力。动静相兼所谓的“动”是指在意识指导下的动作导引,包括内动和外动;“静”则是指在动作导引中运动系统或局部的似停非停的表现,有内静和外静之分。例如易筋经的“倒拽九牛尾式”,五禽戏的“虎扑”,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等练习中体现的比较充分。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的功能是:
        1、启动气机。前面提到“松”、“静”有助于全身气血的周流,而“紧”则可以使相应部位的经络、
        2、宁神调息。前面已经提到,放松的练习形式,有助于意念的集中、入静的进行、呼吸的徐缓和气血的周流。而动静结合的练习特点也有助于自律神经的协调,从而使得左右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平衡得到加强,进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另外,静能使精神放松下来,进而使心率减缓、血压下降。所谓“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则少费”,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动静相兼的特点也是松紧结合的前提,如果没有外动内静的练习特点,就不会有精神的安宁、动作的舒展和肢体的放松;反之,如果做不到外静内动,就不能充分的牵拉肢体,达不到动作所具备的健身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