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气功,要注意调整呼吸,古人称一呼一吸为一息,所以调整呼吸又称为调息,是气功锻炼三大要素的重要组成。
气功调息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深呼吸法,二是腹式呼吸法。
深呼吸法:不改变平常胸腹混合呼吸的原有方式,只是把呼吸引向深长缓慢一些。吸气时,胸廓慢慢扩张,腹部微微隆起;呼气时,胸廓慢慢回缩,腹部随之略有内收。
腹式呼吸法:把常人的胸腹混合式呼吸调整为单纯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胸廓的动度很小,而腹部的动度颇大。吸气时,横膈下移,腹部明显隆起;呼气时,横膈上移,腹部明显内收。腹式呼吸的气息出入,远比平常呼吸更为缓慢,更为深长。
除此以外,有时还可选择逆呼吸法和停闭呼吸法。
逆呼吸法:与平常的呼吸正好相反,吸气时腹部内缩,膈肌收缩下降,胸廓扩张:呼气时腹部隆起,、膈肌舒张上升,胸廓回缩。
停闭呼吸法:在吸气或呼气将尽之际,不吸也不呼,稍许停顿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吸气或呼气。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吸气一停闭一呼气;二是吸气一呼气一停闭。
调整呼吸,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随着呼吸次数的减少,呼吸的加深、变长,膈肌上下活动的幅度明显加大,肺活量显著增加。通过气功的调息,使肺脏功能进一步改善,并影响全身功能,所以练功者感到呼吸通畅,头脑清晰,全身舒适。
调整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法,对消化系统也有明显影响。由于膈肌的活动范围比平时增大几倍,对腹腔器官进行有节律的挤压按摩,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所以练功者食欲改善,食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旺盛,瘦弱者的体重也随之增加。
气功的呼吸调整,要求达到均匀、细缓、深长;均匀,是指每个呼吸周期时间大体相等,不能时快时慢。细缓,是指呼吸柔细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畅。深长,是指气贯丹田,这是调息功夫到家的指征,但切不可勉强,急于求成。随着腹式呼吸的形成,深吸气时,横膈下降幅度增大,挤压腹腔器官,产生下行之力,这时再微微运用意念诱导,促使吸入之气下行入腹,日久天长,则“意到”而“气到”,自然呈现气贯小腹丹田的感觉,这叫“以意领气”。也可以气在前,意在后,让意念伴随呼吸气息的出入而出入,日久天长,则“气到”而“意到”,也自然呈现气贯丹田之感,这叫“以气领意”。不论以意领气或以气领意,都要求意念和气息协调统一,达到“意气合一”的境地。吸气时,似乎有气下行“吸入”小腹丹田;呼气时,似乎有气又从小腹丹田徐徐“吐出”。不论吸气和呼气,都有气贯小腹丹田的感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