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流派多种多样,练功的方法各各不同,但无论何派何功,都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即调身、调息、调心,这就是气功锻炼的“三要素”。
调身 就是调整姿势。首先,根据不同功法、不同体质、不同病证的需要,分别选择卧式、坐式、站式或行式。然后,按照各式的要求,把身体的姿势调整到放松自然的状态。
调息 就是调整呼吸。不同流派的功法,对呼吸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顺呼吸,有的要逆呼吸,有的胸式呼吸即可,有的必须腹式呼吸。无论哪种呼吸,都要求把呼吸调整到比平时更慢、更深、更细、更匀的状态。
调心 就是调整心神。尽管气功流派功法不同,但对调整心神的要求都基本相同。都要求排除杂念,集中意识,精神内守,放松安宁,达到入静的境界。
调身、调息、调心,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在这三者之中,调心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是要素中的要素,因为练功能否入静,是气功成败的关键。而能否入静,又与姿势和呼吸密切相关。
姿势对入静的影响,显而易见。姿势不正确,肌肉紧张,练功时就不舒适,这种紧张不适之感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冲动,必然难以入静。肌肉放松,练功舒适,自然有利于大脑皮层的抑制,也就更容易入静。
呼吸对入静的影响,更为突出。要想入静,必须静守,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意守丹田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在意守丹田之前,练功者首先是将意念集中于呼吸,随着呼吸的调匀,很自然地过渡到意守丹田,逐渐入静。另一方面,深长细匀的呼吸,也是一种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有助于诱发入静。
练功的实践证明,有的人入静不好,问题就出在调身、调息不好;姿势不正确,肌肉不放松,呼吸不顺畅,气息不调匀。入静好的人,身体更加放松舒适,呼吸也更加匀畅调和。调身、调息和调心,就是这样互相影响,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