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脏腑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木易 时间:2013-12-16 14:35:00
  • 核心提示: 脏腑平衡是指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它们以经络为通道,互相传递着各种信息,在精、气、血、津液的濡养下,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着人体健康。若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

        脏腑平衡是指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它们以经络为通道,互相传递着各种信息,在精、气、血、津液的濡养下,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着人体健康。若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如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循环瘀阻,出现唇舌青紫。反过来讲,心气不足,血运不畅,也可以影响肺的功能,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
        心与脾:心主血,脾生血,统摄血液。脾气足则心血充盈,若脾气虚则心血虚。临床常见心悸、多梦、脉博无力、面色无华等心血不足症状。
        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藏神,肝主疏泄。若心气不足,肝血常因之而虚;肝血不足,心血因之而弱。肝主疏泄,心主神志,心肝两脏有病,常在精神变化方面有所影响。
      心与肾:心属于阳,位于上;肾属于阴,位于下。两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如心火不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则出现“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以失眠为主证的心悸、心烦、腰膝酸软。若肾阳虚水泛,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
      脾与肺:脾主运化,肺主呼吸,主一身正气。如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聚而为痰饮,则可以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咳喘的症状,如肺气虚弱,可以导致脾气不足,可见体倦乏力等。
      肝与肺: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机体气机升降运动。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就可上灼肺阴,形成肝火灼肺的症候。
        肾与肺: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相互结合,共同完成呼吸运动。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若肺气久虚,穷必及肾,以至肾不纳气,均可出现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症。
      肝与脾: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生血司运化,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若肝的功能正常,则脾胃的升降有度,运化健全,气血生化有源,肝得以滋养而功能健旺。若肝失疏泄,则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失常,形成肝脾或肝胃不和的症状。反之,脾病亦可以影响肝。    
      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又有赖于肝血的补充。故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的说法。在病理上,肾精亏可致肝血(阴)不足;肝血(阴)久虚,亦可以导致肾精亏损。因此,治疗肝阴虚或肾阴虚时,常用肝肾同补法。
        脾与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需脾运化水谷精气的滋养。相反:脾气的运化,又必须依靠肾阳的温煦,才能发挥其运化的作用。两者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互相影响,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损及肾阳,最终导致脾肾阳虚。
      脏腑是人体的硬件结构。脏腑平衡影响并决定着人体的经络平衡、气血平衡、免疫平衡,决定着人体的健康。因此,脏腑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