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少人在经历炎炎夏日之后觉得胃口大增,大鱼大肉之后肠胃有点吃不消,而秋干气燥,火气节节上升,容易导致便秘、口腔溃疡、疱疹等,“排毒养颜”“清理体内垃圾”“五脏排毒”系列产品悄然上市,排毒之风吹向各个角落。
可是,我们的体内真的有如此多的毒吗?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体内有毒素。不少市民听了相关广告宣传后,都相信大鱼大肉产生的体内垃圾、吃药对肝肾产生的毒素等,会让皮肤变得暗淡粗糙、脸上冒出痘痘,还会引起精神不振、甚至生病。出于对健康的追求,许多人都加入了排毒行列。各种排毒产品、药物、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等让人应接不暇,还有如换血、禁食、洗肠等更为复杂的手段,受到不少时尚人士的追捧。
可是,在排毒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毒。坦白说,在中医根本没有“排毒”一说,中医所说的“毒”也并非人们常说的“毒素”。
中医主张“万病一毒”,认为“邪”就是“毒”,把所有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都称之为“毒”或“毒邪”,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而是某种物质郁积的状态,在^体滞留发展,呈现一种“过”的状态。也就是说,一样东西太多了,超过正常存在的状态,便会发展为“邪”。
如百姓常用人参滋补,不会和“毒”联系起来,但是健康人尤其是小孩子滥用人参,会导致体内功能紊乱,口腔溃疡、流鼻血、大便秘结等,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相反砒霜剧毒,但把握有“度”,有时也会为治病所用。所以体内本无毒,只是过不过。
因此,所谓“排毒说”,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既然连“毒”的概念都不对,排毒又从何谈起呢?
至于外界所宣扬的排毒,其实很大程度都是指人体的一些代谢产物,比如所谓的“宿便”。大便本身作为代谢产物,并无毒性,而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达到便秘的诊断标准,也不存在“宿便”一说。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每天大便就是有宿便,其实每周排便不少于三次,就属正常标准。
此外,还有很多人相信,“是药三分毒”,长期服药会对肝脏、肾脏产生毒素,因此选择食疗。我们首先要明白,“是药三分毒”这个说法没错,所以大家要谨慎用药、规范治疗。但如果光指望食疗,那可太不靠谱了。
食物从来都不能代替药物作用,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最容易被误导。要知道,药物的效果比较强,但也容易带来负面影响;食物当然安全,可对应的就是,它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如果它真的能达到药物的效果,有那么强烈的作用,它就不是食物了,也不会那么安全。
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排毒”呢。其实,只要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和杂 粮,保持合理饮食,心情舒畅、充足睡眠,同时要适量运动让身体出出汗,就可以起到抵抗外邪入侵的效果。至于换血、禁食、洗肠等排毒手段,更对人体有损害作用,市民应慎重选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