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情绪也会“中暑”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福新 时间:2013-08-24 08:40:00
  • 核心提示:  进入盛夏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少人的心情会逐渐变得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而有的人则对什么事物都没“劲”,整天心境

      进入盛夏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少人的心情会逐渐变得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而有的人则对什么事物都没“劲”,整天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情绪中暑在作祟。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被称作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气温高、气压低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明显影响,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易与周围人群吵架,或者行为古怪,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这个情况,在心理学中属于“易激惹现象”,在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其中,办公室“白领”、室外工作者、性格争强好胜者,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疾病的人均是高危人群。

      “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建议人们在气温升高后,调整生活起居,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晚上10时至11时入寝,并可适当午休;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通风。

      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注意培植浪漫情绪,想像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却夏日的炎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