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所谓“不明原因发热”,是指体温测试多次超过38.5°C,并持续2-3周以上,经医生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仍不能明确其诊断者。发热原因不明,一般而言,多数是暂时对发病本质没有认识的结果。
所谓“不明原因发热”,是指体温测试多次超过38.5°C,并持续2-3周以上,经医生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仍不能明确其诊断者。发热原因不明,一般而言,多数是暂时对发病本质没有认识的结果。
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由各类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侵犯人体所引起的感染,常见的如结核病、胆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肝炎、肝脓肿与艾滋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又可分许多类型,比较常见的有: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前低热、贫血、结缔组织病等。在所有的病因中,应重点考虑各种感染性疾病(约占45%-60%)、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药物过敏在不明原因的发热中,可占到2%-9%,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需要提醒广大患者的是,不明原因发热虽然病因复杂,但85%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明确诊断而获得有效治疗的。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病因,你可能感到很茫然、很头痛。但只要医患合作,充分观察,不乱用药,是会诊断明确的。在遇到不明原因发热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不滥用退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有益的防御性反应,没有明确诊断前盲目用药,不仅无益,有时反而有害。因为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曲线,是医生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强行退热后,反而干扰了体温曲线反应病情的真实性,从而会延误诊断。此外,退热药本身就是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用药不当反会引起病情复杂化。所以,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不宜乱用退热药。
不滥用抗生素不少人往往有一种习惯性思维,只要一发热就认为是炎症而服用抗生素。然而如前所述,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复杂,非感染性疾病也是重要原因。而且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也并非万能灵丹,它们只对相关的敏感菌群有效。滥用的结果不但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还容易造成人体菌群的失调,导致药物热,甚至引起真菌等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
重视详察病史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详察病史。医生明确诊断的过程,就类似于破案中的侦查过程,对病史中任何蛛丝马迹、微细变化都不能放过。如近期有无手术史,发病前是否服用过其他药物,是否去过国外旅游,是否有婚外不洁性史,是否有过特殊化学物质或毒物接触史等等,这些都可能隐藏着重要诊断线索。
诊治耐心细心医生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都应耐心细心。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病急乱投医,或频频换医生。医生的诊断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常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所以,患者应给医生一个诊断所必需的时间,配合医生共同战胜疾病。
采用中药治疗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时,因设备条件所限,常遇到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这时采用中药辨证施治(不明原因的发热其病机多属阴虚发热、血虚发热、血瘀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湿郁发热、气郁发热、积滞发热等),大多数患者会取得满意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