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突然晕厥是怎么回事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5-20 16:45:00
核心提示: 24岁的小骆身体一向很好,中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未休息,当他放下书上厕所小便时,突然晕厥在地。同事把他抱起来,他不到一分钟清醒了,全身发冷汗,休息约半小时就和正常一样了。小伙子很有后怕,尤其担心:今后在驾车或身处高空
24岁的小骆身体一向很好,中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未休息,当他放下书上厕所小便时,突然晕厥在地。同事把他抱起来,他不到一分钟清醒了,全身发冷汗,休息约半小时就和正常一样了。小伙子很有后怕,尤其担心:今后在驾车或身处高空位时如果发生这样的晕厥,那不就完了!为此,他慕名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生导师李承宴教授,专门请教了“晕厥”是怎么回事。李教授听了小骆的情况后,很快做出临床诊断:这是排尿性晕厥。主要由于排尿后膀胱排空,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扩张,造成低血压,引起大脑一时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常在清晨、夜间或午睡后,起床排尿时意识丧失而突然晕倒。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可有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感,但也有一些人在晕倒前并无任何不适的先兆。此种晕厥一般发生在排尿的终末期。晕厥持续的时间多为数秒至数分钟。排尿性晕厥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同患者的发病频率不同,饮酒、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食减 少及体 位改变等因素都容易诱发。
晕厥是指大脑一过性缺血,引起突然发作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可自行恢复。晕厥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神经介导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其原因主要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控制循环系统的心血管反射对刺激因素出现间歇性的不恰当反应,引起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及全脑灌注减少。依据诱发因素不同,又分为反射性晕厥,如咳嗽性、吞吐性、排尿性、排便性;情境性晕厥,与一些特殊情境相关,如运动后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如情绪或直立位诱发,常伴自主神经激活的前驱症状(大汗、苍白或恶心);颈动脉窦晕厥,常由非机械性刺激因素诱发,可。通过颈动脉窦按摩来确诊;不典型晕厥,多数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索;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如典型的或延迟(进展性)直立性低血压(OH)、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
晕厥在普通人群中常有发生,除了神经介导性晕厥外,因心源性疾病也可引起晕厥。晕厥的首发年龄多为10~30岁。约47%的女性和31%的男性在15岁左右发生晕厥;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高。但人们对晕厥还未引起应有地重视,其实,晕厥不仅威胁到健康,还会严重危及生命。晕厥的预后如何,与基础疾病相关,而非晕厥本身。相关专家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因素即为高危患者:异常心电图、心衰史、室性心律失常史、缺乏前驱症状、卧位时晕厥:应激时晕厥和年龄大于65岁。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为晕厥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和全因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晕厥者如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多为反射性晕厥,则预后较好,但存在很大的外伤风险。所以,发生晕厥后,无论后果如何,都应到医院就诊,弄清病因,进行防治。李承宴教授指出,晕厥预防的关键是治疗原发病,原发病不能治愈应尽可能地控制症状。象小骆这样年轻的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预防措施主要是:起床排尿时应先取坐位,然后再缓慢地站立;排尿时要做深呼吸动作(防止过度屏气);不要憋尿,有尿意时就要尽快排尿。避免酗酒和过度劳累,多参加体育活动;频繁发作期间可口服阿托品或654—2;出现晕厥后,应立即让其平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