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失眠看看中医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4-03 10:23:00
核心提示: 张颖是位年轻的妈妈,又是小学班主任。因为单位人少,她休完产假就赶着上班了。班上事情琐碎繁杂,晚上还得带孩子,不久她就感到白天经常头晕、无力,没有食欲,晚上开始失眠,有时睡醒一觉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苦恼之极的她以为
张颖是位年轻的妈妈,又是小学班主任。因为单位人少,她休完产假就赶着上班了。班上事情琐碎繁杂,晚上还得带孩子,不久她就感到白天经常头晕、无力,没有食欲,晚上开始失眠,有时睡醒一觉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苦恼之极的她以为是太累的缘故,没想到中医给出的诊断是:心脾两虚型不寐症。
所谓不寐,就是西医所说的失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医学专题门诊林颖娜医生介绍说,与西医不同的是,就中医而言,失眠辨证分为七型:肝火扰心型、痰热内扰型、胃气失和型、淤血阻滞型、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像张颖这种心脾两虚只是其中的一种证型。
心脾两虚证就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思虑过度或妇女崩漏、产后失血、老年体弱等原因引起。临床常见症状是心慌、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疲乏无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失眠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胆、脾、胃、 肾等。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营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则头晕健忘。心其华在面,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萎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饮食劳倦伤脾,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无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型不寐,在治疗方面可以选择中药或针灸。中药常用归脾汤或人参归脾丸治疗。针灸治疗则一般选百会、神门、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在食疗方面,桂圆莲子粥、龙眼红枣粥等也有一定作用。同时睡前用热水泡脚,也能对睡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林颖娜提醒,失眠证型复杂多样,单纯证型很少:多数都有兼证,最好能到医院系统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