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没有副作用
任何药物有防治疾病的一面,也有不利于人体的一面,中药也不例外。例如寒凉药虽能清热,但又易伤阳;辛热药虽可祛寒,但又能耗阴。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也不可滥用,既要了解它防治疾病的作用,又要了解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特别对药性较猛或有毒的药物,尤其要引起重视,或避免使用,或通过炮制、配伍及减轻剂量等方法,以纠正或减少其偏胜之性后再用。
几种中药乱搭配
有些人喜欢不遵医嘱,自行配制中药,这样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前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药物不能在同一方中应用,否则就会产生毒性反应。例如,乌头不宜和半夏、瓜萎、贝母、白蔹、白及搭配,甘草不要和海藻、大戟、甘遂、芫花搭配,藜芦不要和人参、沙参、丹参、玄参及细辛、芍药搭配等。
孕妇食用中药进补
妇女在怀孕期间,有些药物应用不当可引起流产、早产或不良反应,因此,很多中药孕妇都最好禁用。
根据药力峻缓,凡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水蛭、虻虫、巴豆、甘遂、芫花、商陆、牵牛、二棱等,均应禁用;破血破气或燥热、沉降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麝香等可斟酌慎用。
为安全起见,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以免发生事故。
把营养药当饭吃
受广告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都市白领一族热衷于吃营养药以助健康,有的人甚至将药当饭吃。这么做是非常错误的。 营养专家认为,健康人如果不加选择地乱用营养药,反会危害身体健康。平衡饮食、适当运动,才是保证健康的根本措施。
“是药二分毒”,营养药服多了也不例外。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老年人容易缺钙,但是钙补得过多,会在人体骨以外的组织沉积,若沉积在关节就会引起关节疼痛;沉积在肌肉便会形成坚硬结节;沉积在心脏会弓I起传导障碍,导致心律失常。
再如,维生素对人体有益,但维生素A每日的摄入若超过3000微克,就会损伤肝脏,还会导致婴儿先天性缺陷;维生素E服用过量会造成出血倾向;大量补充维生素c会在体内形成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钙结晶,造成肾结石。
营养专家认为,正常人并不存在营养物质缺乏的问题,在特殊情况下或特殊人群才需要补充使用。而且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要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一种保健营养品。
早晚服药都一样
有人认为,白天晚上服药效果是一样的,其实并非如此。
胃肠道晚间蠕动快,所以最好在白天吃药,因为从消化道上端吸收需要2-3小时。但是胃溃疡患者最好晚上吃药,因为晚上胃分泌的胃酸比白天多2-3倍。哮喘药物茶碱最好也在晚间服用,因为气管晚间有收缩的倾向,哮喘也会在晚问发作。
服药一日三次都在白天
人们服药,常把一日三次的一日,理解为白天这段时间。据此,把用药时间定在上午、中午和下午。其实不然,一日三次的一日是指一整天。因此,正确的服药时间是每隔8小时一次。考虑到人的作息规律,服药时间应这样安排:早上8点,下午3点,晚上9点。同理,每日2次或4次等,都应以24小时来安排服药时间。
干吞服药没坏处
有些人服药时不喜欢用水,这是不科学的。
实验表明,很多药物对食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干吞的药片在食道停留的时间过久,会造成食道黏膜损伤。它多表现为吞咽食物时有疼痛感。食道黏膜损伤可在服药后不久或数周后出现,这种由药片刺激产生的溃疡较难治愈,有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吃药姿势无讲究
人们认为用任何一种姿势吃药效果都一样,事实并非如此。专家研究表明,站着服药,并用温开水送服,能借助重力作用而加快吞咽,6秒钟内药片可迅速进入胃中。躺着服药不利于吞咽,只有一半药片能进入胃中,另一半停留在食管中消化。坐着服药,药片入胃时间比躺着快,比站着慢。所以,最佳服药姿势是站着,其次是坐着,躺着是最慢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