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时,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现将各种口服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归纳如下:
1.普通片剂、胶囊剂、丸剂服用前宜用水漱口,将药物放在舌后部,用水送服。药片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胶囊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因为胶囊遇水会变软变黏,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小颗粒的丸剂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应嚼碎后温开水送服。体积过大的药片,与药剂师咨询后,若药物可研碎吃,可将其研碎后与汤汁混合后食用。一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比较特殊,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服用期间需饮用较多的水。
2.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多层片
此类药物必须完整吞服,不可压碎或嚼碎服用。
(1)肠溶制剂是在肠液中崩解和吸收的一种片剂,在片剂外层包裹一层肠溶衣,使药片在胃液中2小时内不会发生崩解或溶解,若把肠溶衣嚼碎,就失去了保护意义。
(2)缓释制剂有一层半透膜,作用持续时间长,若嚼碎服用,则破坏了半透膜,不能起到缓慢释放药物的作用。
(3)控释片口服后,药物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每日用药次数比普通片剂少,嚼碎将不能起到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
特殊情形下,需鼻饲的病人若需用药且没有相应的其他剂型,也可碾碎使用,但由于药物碾碎用药后血中药物浓度较高,需注意剂量。
3.舌下片剂
将药片放置舌头下面,吞咽之前在舌下长时间保留唾液以帮助药片溶解,药物溶解过程中禁止吸烟或进食,服药后五分钟内不要饮水,如硝酸甘油。
4.咽喉含片
口中溶解,勿咀嚼。在药物溶解后一段时间内,不要吃东西或饮水。
5.咀嚼片和口腔崩解片有些药物服用时需充分咀嚼后咽下,如维生素类药、退热药,以及治疗胃部疾病的氢氧化铝、硫糖铝、三硅酸镁等。应注意:用于中和胃酸的药物,宜在餐后1~2小时服用。
口崩片如消旋卡多曲崩解片,可将药片放在舌面用唾液使其崩解或溶解后吞咽,也可按普通剂吞服,或放于水中崩解后送服。
6.分散片
分散片,可以直接吞服,也可放在适量的温水中,待其完全溶化后再摇匀服下。
7.颗粒剂
每次用150毫升水冲服,服下后漱口即可。
8.液体制剂(口服液、合剂、糖浆剂等)
对于口服混悬液,应振摇均匀后服用。
另外,有些药物服用时需要多喝水,如平喘药、利胆药、抗痛风药、抗尿结石药及部分抗感染药(磺胺类等)。多喝水以提高肾血流量,增加血容量,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避免尿盐沉积。
有些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如助消化药、维生素、止咳糖浆等。助消化药受热后会立即凝固变性而失去药效;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受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止咳糖浆类药物若用热水冲服,药物会被稀释,难以形成保护“薄膜”,疗效会因此降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