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央视一台“今日说法”栏目中连续听到因随意服用药酒而导致中毒的报道,让笔者感到骨鲠在喉。药酒文化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是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有些人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中毒反应,主要是不讲科学、随意服用的结果.而不是药酒本身的问题。俗语说:“是药三分毒”,药酒更是如此。很多人都知道,中医治病必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而少数人却片面认为药酒“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见酒就喝,这样必然会引发这样那样的问题。
秋冬是进补强身、服用药酒的最佳时期。药酒不同于其它酒类,它既有药物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作用。又有酒的辛散兴奋、温阳散寒之性。
因此讲究饮服宜忌。因人制宜才能更好地发挥药酒防病治病的长处,避免与减少副作用。
一般而言.内服药酒分为补益药酒、风湿药酒、跌打药酒与外用药酒四大类。补益药酒品种繁多,主要有益气补血、温阳散寒、补肾强腰等功效,既可治疗疾病,又可调补身体,久服可益寿延年,是药酒中的重要品种;风湿药酒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多用于慢性风湿病人的治疗;跌打药酒有化瘀止痛、疗伤续断功能.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跌打损伤和骨折患者的治疗:外用药酒主要有活血化瘀、疗伤止痛和消炎的作用,对关节肌肉扭伤、劳损以及风湿神经炎的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以及消炎止痛有明显的功效。外用药酒中往往含有剧烈毒性的药物,绝对不能内服,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中毒事件。药酒以温饮为佳。因为药酒性偏温热,又多在冬季服用,温饮能更好地发挥酒的温通散寒、活血化瘀以及补益等作用。
药酒宜在饭前或空腹服。因为饭前或空腹时胃内容物极少,药物能借酒的辛、散、温、通走窜之性迅速被机体吸收。使之较快地发挥药效。另外。在服药酒时不能和其他酒类兑服。这不但会降低药酒的浓度,妨碍药酒的正常防治疾病的功效。而且多种酒混合饮服,也容易致醉。同时。不同治疗作用的内服药酒也不可交叉饮用,因为不同的药酒其治疗作用不同。交叉饮用,不但是一种浪费,甚至还可能引起各种毒副反应。
内服药酒其性温热,春天阳热上升之时和盛夏一般应少服或不服。特别是阴虚阳旺体质之人更要注意,以免升阳助火。此外,发热、感冒期间,高血压、肺结核的患者,出血病人、孕妇、经期妇女、儿童均应忌服药酒。
内服药酒,每日服2次.每次不可超过1两半。特别是平时不习惯饮酒的患者。开始服药酒时更应少喝,可逐渐增加规定剂量。即使酒量较大,也要注意控制,更不可喝醉。饮服补益类药酒要总食萝卜、葱、蒜、辣椒等,以免伤胃。影响药效或助热升火。
外购的药酒。瓶底中的沉淀物,多系杂质和无效成分。不饮不佳的药酒。
自制药酒。应根据自己的治疗或补益目的,请医师辨证配伍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配制。内服跌打类的药酒也可外用,治疗关节肌肉扭伤、软组织损伤和劳损等有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