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是人们熟知且简单易行的理疗方法。它具有提升患部温度、使皮下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等作用。它还能提高组织的抗菌、抗炎能力,使炎症消退,还可促进药物吸收,增强药效。常用的方法有干热敷和湿热敷两种。
干热敷。常常用热水袋。一般家庭中做干热敷非常方便易行。方法是热水袋内灌入1/2~2/3的热水,斜放水袋将气排出,而后拧紧塞子,用布擦干水袋表面的水,倒提起来抖动,检查无漏水后,用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使用中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可加入适量的冷水,使袋中水温保持在50摄氏度-60摄氏度较为合适。做热敷时可根据需要及时换热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湿热敷。将毛巾在热水中浸湿后拧干,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敷布的温度以不感觉烫、能耐受为原则。也可采用在热湿毛巾上放热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热度。湿热敷一般可持续20分钟~30分钟。热敷后应将局部擦干盖好,不要立即外出,避免着凉感冒。
虽然笼统上讲热敷的方法只有两种,但是具体到不同情况,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热敷肚子,防治经痛 可采用干热敷法,在痛经时将热水袋放到肚脐下一寸即关元穴的位置,以疼痛缓解为宜,如温度不够应及时换热水,如温度过高可隔着衣物热敷。
热敷眼部,缓解疲劳可轻闭双眼,将热毛巾敷于眼上,保持呼吸自然,放松心情。但需要经常调换热水,以保持足够温度。熏热敷法,也适用于眼部热敷。可将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倒入杯内,闭眼将眼部凑在杯口处。热水内放入桑叶、菊花、金银花等清热消炎的中草药,还有清热明目的作用。
热敷小脑,缓解头晕可将热毛巾放于脑门上5分钟,每天两次,能起到健脑的作用。出现头痛的老人还可热敷额头、太阳穴、颈部等位置,每天3次~5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
热敷耳朵,改进听力 先用热毛巾掩盖住耳朵一边,过几分钟后换另一边,交替重复做5遍,每天2次。
热敷可以治疗疾病,祛除疲劳。但是患某些疾病或有软组织损伤时,使用热敷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若遇到以下情况应慎用热敷。
急性腹痛 腹痛原因很多,如果是因为受凉而出现的胃肠道肌肉痉挛性疼痛,应用热敷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在尚未确定腹痛的原因和性质时,就不应滥用热敷治疗。因为热敷可以暂时止痛。容易掩盖疾病的真相,从而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断。此外,有些疾病盲目热敷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例如,肠套叠时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腹痛。若盲目进行热敷,可能会造成肠子套入部位加深而加重病情,时间一长甚至会使肠子发生坏死。
面部三角区的炎症感染+皮肤局部炎症感染用热敷治疗.可促进炎症的吸收,有助于疾病的及早治疗。但是,面部三角区(指鼻根部与两侧口角连线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内的炎症忌热敷。因为面部三角区内不仅血管丰富,而且血管直接与颅内动脉相通,热敷时局部血管扩张,细菌和毒素就容易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进入颅内,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后果。红眼病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眼结膜发炎。往往伴有毛细血管的充血和出血,使眼睛发红,这时切忌热敷。如果急于热敷,可使眼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出血加重,病情越来越厉害。其次因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增多,还会进一步加重眼病。
另外,患有皮肤湿疹和怀疑内脏有出血倾向时,因热敷可使病情加重或出血增多,也忌热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