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脚如踩棉花病根在颈椎

  • 来源:保健时报 作者: 时间:2009-11-02 16:14:00
  • 核心提示:  脚底下有踩棉花的感觉,往往病根在颈椎。这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脊髓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6%,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缓慢,最初只有下脚软弱无力,并无颈部及上肢症状,很多患者往往误为

      脚底下有踩棉花的感觉,往往病根在颈椎。这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脊髓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6%,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缓慢,最初只有下脚软弱无力,并无颈部及上肢症状,很多患者往往误为是年老体衰,未予警惕而导致严重后果。轻者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出现大小便障碍,甚至四肢瘫痪终生残疾。因此,充分认识脊髓型颈椎病的“庐山真面目”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脊椎型颈椎病大多疼痛不明显,甚至毫无颈肩部症状,主要是脊椎受压症状。下肢症状往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和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发冷、软弱无力、走路不稳、发飘、发抖、易跌倒、步态笨拙及痉挛性步态。常有踏棉感或似太空行走、头重脚轻、摇摇欲倒。发病初期常呈间歇性,劳累、行走过久等可使症状加重,少数病人偶尔可于猛然仰头时突然感到全身麻木,双腿发软,甚至摔倒。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可逐渐加剧且呈持续性,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该病也常累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多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无力、淋漓不尽和大便无力,个别病人甚至出现性功能障碍。少数病人有皮肤发麻、蚁行感或胸腰部有束带感,感到胸闷,气短等。部分病人由于椎体束深部受累及,首先出现上肢为主的症状,然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波及下肢。上肢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肢沉重无力,动作笨拙、持物坠落、穿针、写字等精细动作失灵等,但多无神经根性疼痛。可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等其它类型的颈椎病共同存在,使症状错综复杂。

      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因颈髓受损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1.偏侧症状:同侧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2.交叉症状:一侧上肢和对侧下的感觉或运动障碍;3.四肢症状:四肢的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四肢瘫、三肢瘫、双下肢瘫或偏瘫等症;  4.其他症状:主要表现为伴发头痛、头晕、颈肩部疼痛、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神经根型或交感神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可以出现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应予鉴别。1.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侧索硬化症以及两种混合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主要表现为:①上肢,尤其是手部肌肉萎缩特别明显,并由远端向近端发展;②由于病变部位可以很高,侵犯脑部直接发出的神经,可出现说话咬字不清,吞咽困难;③全身肌肉颤动、舌肌萎缩和舌颤;④无身体感觉障碍;⑤最终可出现延髓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⑥影像学无脊髓压迫征象;2.颈椎椎管内肿瘤:由于肿瘤在椎管内生长,可压迫脊髓实质及神经根,其症状体征与脊髓型颈椎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核磁

      共振可以鉴别:3.脊髓空洞症:好发于20~30岁的年轻人,男性多见。感觉分离为其重要特征,即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存在。核磁共振可直接发现颈脊髓上有空洞形成。4.腰椎疾病:脊髓型颈椎病多先出现下肢症状,如尚未出现上肢症状或上肢症状轻微,易被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病。如脑子里有脊髓型颈椎病这根“弦”,颈、腰椎同时检查,多可避免误诊。

      由于对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理认识的并不充分,缺乏替代手术的有效方法,国内外无不力倡手术。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费用贵,近年不少学者借助祖国医学的独道优势,探索以中药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而获满意疗效。如某医院采用中药内治25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总有93.37%(2382例)、优良率为79.10%(2018例)、无效或症状加重者仅为6.63%(163例)。河南有位名老中医以中医辨证治疗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优、良率达82.6%。显然,脊髓型颈椎病并非必须手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