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虽然每时每刻将血液输送到人体的每个组织中去.但它自身也需要血液和氧的供应。
专家提示:当我们血液变得黏稠时,血液循环就会变缓.黏稠的血小板与血管壁的接触机会增多,便会在血管壁上凝结成血垢(血栓),血液凝块(血栓)在动脉中形成后是十分致命的,一旦被冲到冠状动脉中去后,会堵塞冠状动脉.血液无法给心肌提供氧气,那么心肌就会缺氧,造成心肌坏死。导致人的死亡。
据临床实践:急性心肌梗死40分钟后会有38%的心肌猝死,3个小时则有57%的心肌猝死,6个小时后71%的心肌就会猝死。因此一旦发生必须使用抢救性的溶栓药,而且越早越好。但是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往往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送医院抢救时,医生已回天无力,真正能抢救过来的是极少数。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呢?据称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加强日常的血管溶栓,因为人的动脉血管一般从中年时期就开始出现粥样硬化,血小板为了修复受损血管便悄悄地粘附、聚集在血管上,应该说此时血栓也悄悄地形成了,问题是血栓还太小,人尚未感觉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血管是需要不断溶栓的,使血管始终保持通畅,不要等大的血栓形成了,人出现生命危险,才用溶栓这种办法。
科学研究发现:目前自然界最好的天然溶栓物质,就是∞一3(欧米伽三)脂肪酸。原来血液中的凝块主要是由纤维蛋白质组成的,而将众多纤维蛋白质组合在一起凝块的粘结剂就是血小板。长链的纤维蛋白随着血液流动,特别喜欢与血小板缠绕在一起,这时的血小板好比是胶水,将分散的纤维蛋白质逐一粘结起来,并渐渐成块。有实验证明:纤维蛋白质含量高的人发生心脏病及早逝的几率是常人的5倍。由此可见只有降低纤维蛋白质的数量和血小板的“黏稠度”,才有可能摆脱心脏病的伤害,大大减小死亡率。
那么脂肪酸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首先,它能阻止纤维蛋白质的产生,防止血液中出现过多的形成血块的原料;其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黏稠度,如果日常服用一些天然溶栓物质,血液的浓度就会明显下降。粘结重叠在一起,而且毫无活动能力的红细胞就会逐个分开,并且变得十分活跃。将血块的“建筑材料”和“胶水”都抑制住了,那么血块自然不会形成,人就没有了冠心病、中风、脑梗等致命的疾病,长寿就不会成了一句空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