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许多生理功能。例如,能促进结缔组织及胶质的形成,参与止凝血过程;维生素C对红细胞的成熟有一定作用,并能加强铁的吸收及叶酸的代谢,可防止贫血。另外,维生素C还具有抗过敏,解毒和抗氧自由基作用,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等等。
由于维生素C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加之易于吸收和易于排出,所以,有些人对维生素C十分“钟情”,经常大剂量口服给维生素c。认为维生素C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只有许多益处,故而“多多益善,剂量大些效果就会越好些。
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口服维生素C仍属于药物,虽然其口服副作用很少,尤其是在常规用量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如果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同样亦如其他药物那样,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和引起药源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时尿内草酸排泄增加,易与尿中钙结合成草酸钙结石。苦服用量大且时间长,形成尿结石的可能性往往增大。另外,长期且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还可使机体形成依赖,以至于小剂量就不再满足机体需求,易患维生素C缺乏症。特别是母亲大量服用维生素C,由于其可通过乳汁进入胎儿体内,故可造成婴儿依赖现象,这样,后代更易患维生素C缺乏症。
关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引起的危害还有其他许多报道。如近期临床报道指出,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会增加人体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影响铁和锌的吸收,还会干扰多项临床生化检查,影响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综上所述,维生素C亦并非多多益善,不宜长期大剂量口服。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则,只需平时注意每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就可满足机体需求,无需额外口服维生素C。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