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糖尿病老人须防精神障碍

  • 来源:保健时报 作者: 时间:2009-09-12 08:16:00
  • 核心提示:  病案举例:三个月前的一天,陈大爷家发生了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75岁的陈大爷拿刀追着老伴,扬言要将老伴刘奶奶“剁了”。幸好刘奶奶身体比较好,跑到卧室,躲过了“追杀”,赶紧打电话向儿子求救。儿子急

      病案举例:三个月前的一天,陈大爷家发生了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75岁的陈大爷拿刀追着老伴,扬言要将老伴刘奶奶“剁了”。幸好刘奶奶身体比较好,跑到卧室,躲过了“追杀”,赶紧打电话向儿子求救。儿子急急忙忙赶回家,“制服”了疯狂的陈大爷。但等大家准备对父亲“问罪”时,陈大爷却又平静了下来,仿佛刚才的事情与他无关。事情平息后,大家也就松了口.气,不再理会。但没想到,陈大爷自从那次发病后,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打人、骂人的情况,有时还自言自语,.但听不清楚他在说些什么,任何人劝说都无效,最近一个月发病更是频繁。儿子觉得老人患了精神病,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过详细了解病史,医生发现陈大爷10年前就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一直坚持用药治疗。通过家属提供的血糖监测记录发现,血糖大多.数时候控制在正常范围,只有少数时间或高或低,除此以外并无其他疾病。难道陈大爷的精神异常是糖尿病引起的?

      专家点评:其实,糖尿病患者患精神病并不少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11%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重度抑郁症,31%的抑郁症患者因糖尿病而加重;二是糖尿病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缺血,同样也可造成精神障碍。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糖,患者会感到厌烦,难以坚持;再者有的患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及经济压力大等原因,出现明显的悲观或畏难情绪,导致易疲劳、精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从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着手解决。

      心理疏导糖尿病患者应该知道,糖尿病虽然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但若长期坚持有效治疗,依然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患者应调整心态,既然患了疾病,烦躁、焦虑或抑郁对疾病的康复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自己遭受折磨,不如放松心情,认真治疗,顺其自然。当自己不能有效调节心情时,应请心理医生协助。看心理医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一种科学、明智的选择。应大胆地说出自己心里的困惑,让心理医生帮助你缓解压力,疏导心情。

      药物治疗一般来说,当心理医生不能有效解决精神问题时,就该选用抗精神病药物了。糖尿病合并精神病可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因为它们对人体代谢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少,代表药物有氯氮平片、喹地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初始剂量宜小,疗程视患者的症状控制与否而定。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停用。中医治疗则需要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证型选用疏肝解郁、清心宁神的药物。也可用莲子心3克左右,泡水代茶饮,每日l次,1~2个月即可改善烦躁不安等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有时自言自语,别人劝导又不听,不能排除有语言障碍的情况。语言障碍分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经常被误认为“精神病”,能说话,但是话语很怪,谁也听不懂,并且说起来滔滔不绝。精神亢奋,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完全失去交流能力;运动性失语是不能说话,但是能够听懂别人的话。以上两种情况多是因为糖尿病造成大脑控制语言的组织缺血引起的,一般手术后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精神异常,首先要做脑部检查,排除脑缺血。若没有脑缺血的情况,则是单纯的糖尿病合并精神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