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大多数经肝脏代谢,因此凡是用药不慎或滥用药物都可引起肝损害,即导致药物性肝病。脂肪性肝炎是药物性肝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5%。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共有11类200余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造成损害。
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四环素、合成雌激素、三苯氧烷、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硝苯地平、丙戊酸钠以及乙胺碘呋酮等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可能引起脂肪肝。值得注意的是,氯贝丁脂、弹性酶等降血脂药非但不能有效防治脂肪肝。有时反而会诱发和加剧脂肪肝。
因此,在服用对肝有损伤作用的药物时,务必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要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服用。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用药种类不宜过多,为了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物最好分别使用,如必须同时服用,中间宜相隔2小时-3小时。对合并多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应分阶段重点用药。二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应与患者多进行信息交流,如需长期用药,还应定期随访肝功能、血脂和肝脏B超,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只有很少的药物性肝病发生重症肝炎或演变为肝硬化。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