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数中老年人以为,散步就是步行锻炼,其实那是溜达。医学专家认为,这种溜达有助于调节心情,防止智力衰退,但很难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目的。生活中,有氧运动指的是每天30~60分钟的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等,其中最简单的有效方式就是步行。因为步行可以使心脏和肺得到充分有效地刺激,从而提高心、肺功能,让全身包括脑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助于增强体力。
走路要把步子迈开
关于如何走路,这里的学问挺大。最好每天拿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认真地走。当然,也可以用走路上下班的方式。对于身体健康的人,要求每分钟走80步以上。这种短时间的集中锻炼,因为强度够了,要比每天两三次的溜达效果好。怎样走?这里有三个要求:第一,用大跨步走,走时要把步子放开,节奏不一定快。同时要求脊柱挺直,手背向前摆。通常走路手心是向内侧,如果手心向下,手向前伸出,会使你的步子容易跨出,多迈’出10厘米。这时全身肌肉的参与量加大,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降压、降糖降脂、减肥都大有好处。
第二,抬腿时尽量把腿抬高,这样可以锻炼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肌肉。
第三,走路时身子自然扭动,不要硬得像根棍,这样可以改善胃肠功能,锻炼腰部肌肉。在跑步机上锻炼,效果也非常好,但要保持正常的呼吸模式。
把握好运动的度
中老年人要量力而行,有关节炎、心脏病的人不宜这样走。步行锻炼是个有氧运动,要求心率保持在120-150次每分钟,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如果心率超过150次每分钟,此时血液对心肌供氧已不充分,成为半有氧运动或无氧运动。常说的运动要适量。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微汗即止,不可大汗淋漓。此外,运动产生的疲劳是否能在第二天消除,也是衡量是不是有氧运动的一个标准。运动后都会疲劳,到第二天恢复,属正常,如疲劳在第二天不能消除,则说明运动过量了。
步行锻炼晚上7点最好。
中老年人最好将步行时间放在晚上7点。这个时候体内抗凝系统最活跃,运动可增强抗凝功能,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
步行最好穿布鞋。如果是皮鞋,要注意鞋底不可以太硬,鞋不能挤脚。步行后回到家,最好打赤脚,彻底放松。洗澡时注意用热水泡脚,以缓解足部疲劳。洗完澡后,坐在床上,放松两腿,用手由下至上按摩,能促进新陈代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