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搜索“雷击、手机”,会发现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早在2004年就有10名游客在长城被雷击,当时有一名老者正在使用手机。事隔5年之后,又一起雷击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仍然有5名游客在长城上被雷击,其中2人死亡。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当时有人在使用手机,但他们的手机是否都处于关机状态呢?雷击与手机有没有关系呢?“雷雨天在户外最好还是关闭手机”。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部医生徐浩民说。他强调,目前手机是否可以“引雷”还没有定论,但很多专家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手机的信号强、范围广,而且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是雷电很好的导体,能在很大范围内收集引导雷电。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射电磁波,如果正好遇到高空向下的电流就极易造成雷击。在雷雨天气,手机开通电源都极易引来感应雷,而在雷电区打手机,手机无疑充当了避雷针的角色。而且据有关人员研究发现,手机信号过强,其作用有时会超过避雷针。手机信号和避雷针,就像有两股力量,哪边强就走哪边。本来雷雨时孤身待在空旷场地里就很不安全,这时人是最高点,面临着被雷直击的危险。而手机即使不接打时也在不间断地自动发送电磁波,因而尽管目前手机电磁波能否“引雷”之说没有经过专门研究,但为安全起见,雷雨天气在户外活动时,最好及时关闭手机。
徐浩民介绍了防雷击的多种办法。雷雨天防雷最好做到: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避免使用有线电话或无线电话。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及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突出物体之上,切勿靠近导电性强的物体或开口容器盛载的柴油等易燃物品。身处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不宜驾驶、骑行车辆赶路。徐浩民指出,6月13日的雷击事件发生在北京野长城一处名叫鹰飞倒仰的景点,这个景点海拔逾千米,且没有避雷设施,在这种地方活动本身就极易遭雷击,再加上如果这5名游客中有人正在使用手机或没有关闭手机.电源,那么此次悲剧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了。徐医生提醒,万一发生了不幸的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伤员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