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药膳又称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物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做成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强身作用的美味食品。经细探究其作用原理,与以下几方面密不可分:
辨证施膳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中医学最重视疾病的本质及根本原因。药膳在治病、保健方面均以中医理论作指导,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差异,有针对性地具体施膳,这叫“辨证施膳”。
因时、因地、因人施膳“人与天地相”应,外界环境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医在组方施膳中,就很注重“春夏养阳”,药膳用解暑汤;“秋冬养阴”,注重食天雄羊腿等。另外,药膳根据不同地区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施膳不相同: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药膳的组方也有区别。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如同是温里回阳药膳,在我国西北严寒地区宜量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区宜量轻。胖人宜用清淡药。膳,瘦人宜用滋阴生津药膳,妇女宜八珍汤、四物汤组方配膳,老年人多用十全大补汤平补气血阴阳,等等。
以脏补脏祖国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以脏补脏”,容易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如以猪心来补养心血,安神定志,以猪肝来补肝明目,以猪肾来补肾益精,以鹿筋来强壮筋骨,以鹿鞭来补肾壮阳等,这些都是古人通过反复观察验证而总结得来的经验。近代研究还证明了动物脏器在生化特性和成分构成上有许多与人体相似之处,从而为以脏补脏提供了科学依据。
应用药食性能中医学历来认为,药物与食物同出一源,都为天然产品,同样具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和归经作用。不同的药膳,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不同的性质。
另据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食品除了营养功能与感觉功能以外,还含有提高身体防御的成分,具有此种功效的食品可称之为“功能性食品”。这与我国的“医食同源”学说相符。
但也必须注意,“是药三分毒”,中药的毒性只不过没有西药那么明显罢了。对于平常健康人,宜选择气平味淡,作用平和的药膳食品,千万不可片面追求药膳的神奇功效,以致忘却其毕竟是药而不是单纯的食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