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家的孩子不感冒
《健康报》讯 文/张德雄 入冬以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以幼儿园小儿的发病最为明显。有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一上幼儿园,就感冒、咳嗽、发烧。中药、西药吃了不少也不管事儿,只好到医院打针输液,如此反反复复,弄得家长直挠头。可同在一个幼儿园,为什么有的孩子整天活蹦乱跳,很少得病?
原来,小儿感冒的发生很多都与平常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小儿食积、便秘旮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一方面能够引起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还会引发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此外,大便在结肠中停留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巨结肠症而引起终生便秘,甚至会成为结肠癌的根源,所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至关重要。
分析小儿容易形成积滞便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小儿食欲较好,新陈代谢旺盛,但肠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小儿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因贪玩、集体活动、上课、睡眠而导致大便无规律,加之冬季寒凉,户外活动减少,肠蠕动相应减弱;有些小儿偏食,饮食结构中粗纤维偏少,造成肠中水分不足;小儿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较差,许多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坑,习惯了坐便盆的孩子到幼儿园后因害怕掉下去而不敢在幼儿园大便,即使有的孩子大胆,但由于冬天穿着较多,自己提裤穿衣很不方便,也宁肯憋着而不在幼儿园排便。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小儿便秘的发生。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小儿积滞便秘的发生?
首先,应注意饮食结构。小儿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猕猴桃等)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银耳、芝麻、花生等),有助于排便。
其次,家长及幼儿园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如果有便意而不及时排便,大便在肠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容易造成粪质干硬,排便困难。对于那些不敢在幼儿园大便的孩子,老师应耐心地引导与鼓励。
三,应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冬季寒冷,家长担心孩子在室外活动会导致感冒。其实不然,适当的室外活动能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家长每天不妨让孩子在幼儿园多玩一会儿再回家。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邻居家的孩子,一去姥姥家就身体健康,很少得病;一去奶奶家就咳嗽流涕、感冒发烧。原来,姥姥家住平房,不管天气如何,小孩经常在户外玩耍,肠蠕动很好,大便通畅。奶奶家住楼房,因上下楼梯不方便,小孩只能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活动,活动量少造成积滞便秘。因此,增加活动量,也是促进肠蠕动的重要一环。
最后,还应该注意节制饮食。“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很容易就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形成了食积便秘。老人们常讲,“若要小儿安,月月七珍丹”。其实,只要注意节制饮食,又何必“月月七珍丹”呢?适量的饮食,可减轻胃肠负担,使肠蠕动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有利于大便的通畅。
总之,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使小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您家的孩子也一样能够不感冒。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