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食补最佳时节
入冬以后,人体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品较易吸收。尤其在冬至日为“一阳方生”之时,人的胃最能吸收“真气”而化成“元气”,故历代养生家均认为从这一天起为进补的最佳时节。
冬令食补以脂多味厚的食物为佳,对平时食欲较好,精神尚佳的进补者来说,食补更为方便、经济;而对无病但又体质虚弱者,通过食补可以增加机体抗病御寒的能力,但食补和药补一样,要根据身体情况区别对待。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人的体质有气、血、阴、阳之分,如不顾体质差异,盲目食补,亦会有害无益。如狗肉和羊肉是温补肾阳之物,适用于阴虚十白冷,四肢不温,腰膝乏力,性功能低下者,但阴虚火旺者吃了反感浑身发热:甚至流鼻血。又如甲鱼,具有滋补阴血的功用,适用于头目昏花,午后低热阴虚者,而脾胃虚弱的人吃了反而会食欲更差。祖国医学认为,热性食物适用于温补;寒性食物适用于滋补、食补。一般来说,气虚者以温补为宜,血虚者以滋补为妥,若无气虚血虚者可以平补。温补的食物有牛肉、羊肉、狗肉、雀肉、蛇肉、鹌鹑肉、鹅肉、公鸡、鳗鱼、海参、虾仁、淡菜、韭菜、薯芋、牛奶、红萝卜、黑米、黑枣、核桃、粟子等。滋补的食物有鸭肉、兔肉、鸽肉、母鸡、蹄筋、甲鱼、龟肉、泥鳅、百合、芝麻、银耳、山药、赤豆、燕窝等。平补的食物有猪肉及内脏、蛋类、豆腐、桂圆、大枣、蘑菇、蜂蜜等。
冬至之时,民间有喝红豆粥的习惯。红豆,性温,可补元气。从冬至始亦可用各类不同功效的补品、药膳,根据自身体质,合理选用。对于一般进补者来说;冬令进补应多吃些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产生更多的热量,适应机体的需要。另外,寒冷经常影响人体泌尿系统而排尿增多,故而还应多吃些富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如雪里蕻、芹菜、油菜、萝卜、土豆等,以补充其消耗。
对于一般身体虚弱者,可采用以下两种食补方法:
一、黄芪烧鸡:取1.5千克的母鸡,杀好洗净,整只置于砂锅内,加水适量煮开,另取黄芪50克,水煎三遍,分别取汁倒入砂锅与鸡共煮至鸡肉熟烂后,加佐料调味食用。
二、用黑枣500克,洗净加入猪油250克,搅拌后煎熬至15分钟,倒入杯中;每晨取枣5~10只,放在热粥内拌食,经常食用,对补益脾胃,效果甚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