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养生重在阳
春三月,阳气升发,万物萌芽。人与大自然相应,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历代养生学家将这一时期的养生原则总结为“三月养生重在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重在养肝中医学中,肝主疏泄气机。春季养肝,首先要注意调畅情志,即要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如果思虑过度,忧愁不解,就会使体内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的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
宜常锻炼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神悠悠,乐融融,身心合人大自然之中,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
饮食宜淡春天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香椿、荠菜、柳芽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最好不要食用生冷、油腻、黏硬的食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顺应气候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早春时节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所以人们应顺应气候特点,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衣着,以防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文/杨锋 《健康报》讯
春季防病莫忽视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病菌等微生物复活繁衍的季节。这一时期气候干燥、风多雨少的气候特点,使人体鼻黏膜过于干燥,鼻腔内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直接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春季流行病中发病率最高。本病起病急骤、症状严重、传播性强,容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暴发流行。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甚至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所以切不可轻视流感。
哮喘:为早春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人、小孩及体弱者。本病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并发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纤维化及肺心病等。由于合并症的危害往往大于哮喘本身,所以对哮喘应及早控制,及早治疗。
肝炎:甲型肝炎最易引起暴发性流行,其传播方式为粪一口途径。预防方面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可采取免疫接种及运动锻炼等多种方法,从总体上提高人群的免疫抗病能力。
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每年3—5月为流脑的高发期,本病以小儿多见。预防时应按免疫程序及时给小孩接种流脑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衣被;室内经常保持通风:加强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
旧伤疼痛复发:外伤部位形成的疤痕内有许多神经纤维,对气温、气压、湿度等变化特别敏感。所以有陈旧性外伤者春天应注意保暖,保持房间内干燥,平时多按摩伤处,促进疤痕变软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疼痛严重者,可去医院理疗。
为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人们在春季应适当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合理膳食,并注意保持环境、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利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