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从了解开始
从科学角度了解些睡眠生理,可能对提高睡眠质量大有帮助。
睡眠是保护性反应一般来说,睡眠不仅使身体得到休息,恢复体力;还能让高级中枢得以休息,恢复脑力。睡眠时植物神经系统能集中精力完成其本职工作(如消化、营养、转化储备等);某些内分泌功能在深睡时更加活跃(生长激素、松果体素的释放增加等);免疫系统在熟睡中强化,通过睡眠获得全身心休息、恢复和调整。
睡眠过程的两种状态 睡眠大体上可分两种状态,一般称作“异型睡眠”和“常型睡
眠“,即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浅睡”和“深睡”
深浅的外在标志在眼球活动 脑内的兴奋抑制很敏感的反映在眼球的活动上。如果仔细观察睡时的眼球活动,两日艮快速地运动即为浅睡;眼球不动或仅有缓慢运动即为深睡。
睡眠深浅的标志是脑电波形 区分睡眠状态主要是依据脑电波及生理参考指标而定。浅睡脑电波相当活趺,也叫快波睡眠;而深睡脑电波也相对缓慢平静,称为慢波睡眠。浅睡时脑电快速波动,实际上是在做梦,又叫梦境睡眠;而深睡时一般不做梦,可叫无梦睡眠。
睡眠状态与其它生理现象 心跳在深睡时缓慢,在浅睡期则有较大的变化;在深睡时呼吸较深且慢,在浅睡时变得快而浅。所以本吸道疾患、哮喘、心肌梗塞、或心率不齐等容易在浅睡期发作。深睡时肢体动作较少,浅睡时动作较多。
睡眠周期交替出现典型的夜间睡眠中深、浅睡眠是交替出现的。一次正常睡眠,入睡
后很快进入深睡眠,且逐渐是说,睡眠的早期是无梦睡眠,可维持60~90分钟,然后返回到浅睡眠,进入梦境,这时除眼球出现快速活动外,还可能有梦话、笑容或笑声、或被恶梦惊醒,或翻翻身、改变一下睡姿,又继续睡去,进入下一个周期。一般一夜睡眠约有4~6个周期,而且随着周期进行,每一次深睡眠时间变短,浅睡眠时间增加,到最后醒来。所以拥有正常睡眠的人一个晚上应该做好几个梦而且是不醒的,但是我们通常只会记得快清醒前所做的梦或根本不记得梦的内容。做梦多的人通常是脑活动受到干扰,较多出现浅睡眠。正常人的浅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30%.深睡至少应占一半以上。深睡在上半夜出现为多;后半夜则多处于浅睡状态。
睡眠结构与年龄新生儿每天要睡16~18个小时;在3~5岁之间,睡眠量逐渐减少到每天约10~12个小时;到10岁以后,睡眠量≤10小时/天;青春期后成年人的睡眠量7~8小时;到了老年以后,一般每天只睡6到7个小时,而目孝年人的睡眠更加不连续,往往时睡时醒。同样的,睡眠状态的分布也随着年龄不同而有所更动。例如,浅睡眠由出生时占50%,到两岁时占30~35%,到十岁时则占25%,以后呈稳定状态一直到六、七十岁才又有明显下降。深睡存儿童和老人相对为短,青壮年相对较长。
睡眠质量指标 睡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睡眠的量(时间的长短),更决定于睡眠的质(深度)。深沉香甜的睡眠要比足够时间的睡眠更为重要。睡眠的质量标准应该是醒后全身轻松,疲劳消失,头部清晰,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能胜任工作和学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