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溃疡病的中医治疗精方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08 21:02:24
  • 核心提示:溃疡病的中医治疗精方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变在胃及十二指肠,以反复发作和有规律的胃脘痛为主证,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病”、“肝胃气痛”等范畴。  一、胃实受邪  饮食不节或废寢忘食,以致

    溃疡病的中医治疗精方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变在胃及十二指肠,以反复发作和有规律的胃脘痛为主证,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病肝胃气痛等范畴。
      一、胃实受邪
      饮食不节或废寢忘食,以致脾胃失调。湿不和则不润,不润则水谷就不消化以致腐熟,表现为食欲不振、心下痞满、嗳气、冷酸、胸脘热痛等证。胃本身也得不到水谷精微的营养,导致溃疡更加严重。故应以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以调理。因脾喜温恶寒,故当投予生姜、吴萸、良姜、半夏等温燥药,以温太阳脾,而阳明胃则喜冷恶热,故用芩连等苦寒药以清阳明胃热。辛开苦降,甘缓和胃。此类多见于舌质淡,舌苔白或黄腻,大便时干时溏。
      炙甘草30g,党参30g,半夏18g,良姜、吴茱萸、生姜各9g,大枣10g,玄胡、乌贼骨(研)各12g
      若症见舌红、嗳气、嘈杂、不下利者,先投旋复代赭石汤剂以治其标,泛酸加牡蛎、乌贼骨;脉弦肝旺痛甚者加四逆散以和肝。
      二、胃虚受邪
      焦思苦虑,心情郁闷,肝不束胃,也可致溃疡病。因其郁闷不舒,肝郁生热,热耗肝胃之阴。肝热炽盛者,损耗脾胃阴液最烈,以致中焦燥润失衡,表现胃液、胃酸缺少。胃体本身之组织也阴液亏缺,日久可见胃体萎缩,临床可见阳虚热盛、肝旺诸证,如缺少胃酸,舌青成暗红,少苔或无苔,口干,脉弦,心烦,便干,而无冷酸或嘈杂症状。故宜用一贯煎加味滋肝阴以和胃。
      生地18g,沙参30g,麦冬12g,白芍g,枸杞子12g,川楝子12g,当归9g,玄胡12g,甘草30g,山萸肉12g,川连3g
      如有因肝郁损及脾胃,脾虚血亏者,其主证为舌质浅淡、贫血、胃纳减少、面白乏力、脉细弱、胃酸少,当予小建中汤,平肝健脾,资生血脉。
      甘草9g,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7枚,饴糖30g
      三、气滞血瘀胃络出血
      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虚不摄以致胃络出血,当急治其标,兼顾其本。宜投以黄土汤。脾虚、气虚,脾失统血的功能,使溃疡病灶出血不已。用黄土汤取黄土经火煅,再加白术、附子以恢复健行之气,以扶统血之功,阿胶、生地、甘草养血以填补耗竭之阴。因为出血者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乃佐以黄芩之苦寒以纠其偏。
      炙甘草9g,熟地60g,白术15g,炮附子12g,桂圆肉30g,阿胶(烊化)18g,黄芩9g,灶心黄土120g(先煎取上清液代水煎服药)。
      四、心脾两伤
      忧思伤脾,脾不摄血,焦虑伤心,以损及脾,致心脾两伤而亡血,故治宜双补心脾以治其本。至于胃络出血虽已止,但已血亏脾伤或仍有少量间断出血者,症见精神萎糜、纳差乏力、面白、脉弱、心悸、夜寐不宁,按脾统血诸血皆属于心以及亡血之后,心脾皆虚之理,投以归脾汤,心脾同治,扶正以摄血,治本而善后。
      炙甘草18g,茯芩、白术各9g,党参、黄芩、龙眼肉、灶心土各30g,当归12g,远志9g,炒枣仁15g,木香1.5g,柏子仁9g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