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灸疗补益元
一些长期患有糖尿病、慢性愎泻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久病会造成手足发凉,体虚乏力,甚至卧床不起等。
我国中医名家岳美中先生曾学得大灸疗法,治疗久病体弱,中阳虚冷,肾气不足,脾胃衰弱之症。许多患慢性病后期体质极差的人,往往是服药见效慢。而大灸疗法使用天然药物艾叶、萝卜、大蒜等,不仅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对人体有补益作用。
大灸疗法的步骤是:先灸背部,再灸腹部。
灸药的准备:用腌制的咸萝卜,切成长宽各1.5厘米,厚0.5厘米的小块。用紫皮蒜500克捣为泥,准备艾绒250克,用手搓成黄豆大小的小粒。把蒜泥抹在萝卜的平面上,四周高,中间凹,然后把艾球放在凹处。
背部灸法:患者俯卧,露出后背。在足太阳膀胱经的两条循行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从大杼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到白环俞 (平第四骶后孔,正中旁开1.5寸),从附分(第二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3寸)到秩边穴(在臀后正中裂纹旁开3寸),把萝卜片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点燃艾叶,连续灸3—5壮。
腹部灸法:在胸部膻中穴(两乳头中间,胸骨中线上)处放一块萝卜片,以此为中心,在上下左右四周再放8块,形成一个3行3列的点阵正方形。在从鸠尾穴(在脐上7寸处)到神阙穴(在脐正中)之间平均距离放6块萝卜,在神阙向下到曲骨穴(在愎中线,耻骨上缘)的一段中平均放5片。(妇女则石门穴不放,石门在脐下2寸处)。然后在腹部中线旁开 2寸的胃经和旁开4寸的脾经循形线上,两侧分别各放置6片。放好之后,点燃艾叶,灸3—5壮。
在灸疗的过程中,如果觉得灼热难忍,就用夹子把萝卜片稍抬离皮肤一些,如果皮肤已呈深红色时,则应及时停止。此法升提阳气作用很强。为了防止病人上火,在灸完之后,必须在十个手指尖的十宣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对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进行针刺,用泻法,不留针。这样做来泻出大热之气,避免产生过热的副作用。
此法可以按节气使用,每个节气灸一次,或者每月灸一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