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型多选用要对症
找中医看病开药,大夫常常问用汤药还是成药。一般人常常因为煎药麻烦而选成药。有的人不懂,只好说,大夫看着办吧!
其实,中药的剂型有很多种,如有汤剂、丸剂、片剂、冲剂、膏剂、酒剂、糖浆剂和注射剂等等。不同的中药剂型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患者若能根据自身的病情合理选用,则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方便患者,这里就不同中药剂型的作用特点分别作一一介绍,以供患者选用时参考。
汤剂 汤剂也叫汤药,即中药煎煮去渣以后的汤液。汤剂的组成十分灵活,可以根据病情变化随症加减,汤剂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比较快。因此,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效果较好。其最大的不足是服用量较大,携带不方便。
丸剂 丸剂又称丸药,由中药粉末加入赋形剂制成。常用的有蜜丸和水丸两种。丸药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比较缓慢,因此作用也比较缓和,但药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所以,大多运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片剂 片剂由药粉与赋形剂混合后压制而成的,有的外表包有一层糖衣。片剂的药物含量比较准确,服用也比较方便,急性病和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使用。
冲剂 冲剂是药液经浓缩后加糖及糖精制成的干燥颗粒,用开水冲泡即能溶解成药液,吸收较快。因此,多用于急性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不愿服药的孩子。
糖浆剂(包括口服液) 糖浆剂由药物与糖类制成的水溶液(口服液为澄清透明状)。多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这类剂型服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儿童和怕吃药的患者。但是,由于糖浆中含糖量较高,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用。
酒类 酒剂通常叫做药酒,将药物放入酒中浸泡后制成,一般家庭亦可自己制备。酒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而且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所以,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用药酒最多。药酒不但可以内服,同时也可以外搽,因此用途甚广。
膏剂 膏剂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内服者多为滋补性质,例如常用于止咳的雪梨膏,枇杷膏等;或用于补养的参芪膏、十全大补膏等。外用者称膏药,如狗皮膏、止痛膏及油膏等,分别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皮肤疮疡等。
注射剂 注射剂俗称针剂,为药物精制后的灭菌溶液。可用以肌肉注射或用于静脉滴注,药效发挥迅速,故适用于急性或危重病症的抢救,如柴胡注射液用于退热,人参注射液用于休克等等。针剂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太方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