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岂能如此服
如今,“小病上药店”几乎成了城市人患病后的本能举动。是啊,去医院看病,不仅要做一系列检查,还要挂号、排队、等专家、领药,这么一折腾,大半天时间没了。忙碌的城里人哪来这些时间?
所以,许多人宁肯就近找家药店,在药师建议下服药图个省事。而大部分患者 (尤其是中老年人)出于对中医的信任,会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中成药。但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近年来因中成药服用不当而导致伤害的事件明显增多,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中成药大多来源于中药饮片加工而成,一般来说毒副作用的确不大,安全系数较高,是可以经常服用的。但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患者没能按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所要求的剂量、次数等内容来服用。而文章开头的一幕,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例子。
以下就是目前老百姓常用的,因服用不当较易出现毒副反应的中成药:
1.六神丸、穿心莲片、牛黄清脑片、活血壮筋丹等药,对人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副作用,常令服用者心率过快或过缓,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血压异常下降等。
2.牛黄解毒丸、藿香正气丸、十滴水、昆明山海棠片、龙虎丹等药,对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可导致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障碍,甚至是肢体麻木、强直性痉挛等。
3.牛黄解毒片、肾炎四味片、龙胆泻肝丸等药,对泌尿系统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可导致服用者出现尿少、血尿、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4.肖咳喘、舒筋活络丸、雷公藤糖浆等药,对消化系统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常可引起呕吐、愎泻、便血,甚至休克等。
5.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等老年心血管疾患常用药,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配方中因含有冰片及许多行气开窍药,故平时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的患者不宜过量,以免耗损正气。
另外,治疗咽喉肿痛的“喉症丸”,过量服用会出现全身发痒、口唇肿胀麻木、口腔糜烂等中毒症状;治疗哮喘的“黑锡丹”,服用剂量过大,易引起铅中毒;治疗跌打外伤的“云南白药”,过量服用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冬季最常用的“杏仁止咳糖浆”,过量饮用也会因其中的苦杏仁成分而造成氢氰酸中毒。
所以,在您下次服用中成药时,千万不要随意给自己“加强营养”,牢记“药能治病亦致病”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