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期间注意正确“忌口”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8:54
核心提示: 医师给病人诊病后,常嘱咐在服药期间不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也就是饮食禁忌,简称“忌口”或“忌嘴”。它是先辈医药工作者在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中长期积累得来的经验。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药物作用受到影响,
医师给病人诊病后,常嘱咐在服药期间不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也就是饮食禁忌,简称“忌口”或“忌嘴”。它是先辈医药工作者在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中长期积累得来的经验。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药物作用受到影响,即减弱或抵消药物功能;另一方面是为避免引起或产生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忌口正确与否,常常在接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在治疗“气虚”病人时,对服补气药(人参、党参、参芪膏等类补药)者,要求忌萝卜,因为萝卜有破气的作用,若同时服用,则会减弱或者失去补气的作用。又如中医治病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如胃病有“热证”,“寒证”之别,在治疗用药时就截然不同。“寒证”须选用“温中”类药物,服用此类药物时,则要求忌吃“生冷”的食物和冷冻的饮料。
服用西药同样如此,有过敏性疾患如过敏性疹、皮炎、支气管哮喘以及疮疖等,在服药期间,不要吃“发味”(或叫“发食”)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鱼、虾、蟹等),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有人对其特别敏感,吃了会加重病情。又如对患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的病人,则要求忌吃或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等,以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有利疾病康复。对患急性胆囊炎的病人,则严格要求忌食动物性脂肪,以免加重胆囊的负担,促使胆囊发生收缩而加重腹痛和炎症。对患有肾炎的病人,则要求忌吃盐及含钠的食物。在服用补血药类或银耳等补品时,则要求避免与茶水同服,因茶叶含有鞣质成分和生物碱成分,同服则会发生化学变化或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疗效。
上面所说的忌口,不是针对所有的疾病,也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有忌口的要求,而是根据不同的疾患,采取不同的饮食禁忌。忌口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如果一患病或服药,就忌这忌那,有时反而会弄得营养不足,抵抗力减弱,延误病情。比如对麻疹患儿,只要注重护理,加强口腔的清法和整体的卫生工作,吃些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麦乳精、稀米粥、细面条以及清洁的新鲜水果等,即可康复。可是有些患儿家属对忌食知识了解不多,大大限制了病儿正常的饮食,结果使患儿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共发症,延误了病期,那是很不妥当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