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应对SARS重现
9月9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该国一名男子被正式确诊为SARS患者,这无疑又绷紧了人们才放松不久的神经。记者于是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国内呼吸病学方面的专家,来听听他们对此的看法。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又宁教授认为,应对可能的SARS再次到来,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群众,都必须提高警惕。但是,人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近邻出现了一例病人就产生恐慌心理,因为新加坡有并不等于我们国家就一定会有。而且经过今年春天SARS的洗礼,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即使真的出现了SARS病例,也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相信在比较小的范围内疾病传播就会被控制住。
刘又宁教授说,当发热病人来到发热门诊后,会有一系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操作规程,确保对SARS患者的正确甄别。如果有可疑的患者,也会根据其疑似程度而分别采取居家限制活动或在医院隔离等措施,从而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播散。由于目前医院的整套操作规程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此人们无需讳疾忌医。另外,现在尚没有证据表明SARS患者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只有与已出现症状的SARS患者密切接触才有可能被传染,因此与尚未出现症状的SARS患者接触并不可怕。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也表示,现在SARS疫情已经销声匿迹几个月,此时新加坡出现的这一确诊病例提醒我们,对今冬明春SARS的可能卷土重来依然不能放松警惕。由于目前对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变化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一定要“枕戈待旦”,随时迎候先证病例的到来,并及时将其检出,尽可能地控制疫情蔓延。
王辰教授同时指出,虽然疫情再次出现是可能的,但经验表明SARS也是可控的。人们在提高警惕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如果有明确的接触史(如群体发热史),就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诊治。如果自己的家人、朋友有类似情况,也应劝其就医,因为早一点甄别出来,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多一份安全。在发病早期被诊为SARS,既不会耽误病情治疗,同时也避免了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坚持“四早”原则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也一直坚持认为SARS是可防可治的,没有必要惊惶失措。他在日前的中华医学论坛上谈到SARS防治问题时表示,保持室通风、注重个人卫生等方法对于预防SARS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他也赞同有关专家提出的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年长者、病人和医护人员)应注射流感疫苗的建议。因为流感症状与SARS相似,如果人们已经接种了流感疫苗,就能有效地减少疑似病例,更容易对SARS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