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拒绝“恐非症” 由于目前对非典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且其传染途径多样,发病急骤,流行范围广,令很多人对它心有余悸。在强调增加躯体抵抗力或免疫力的同时,精神卫生
拒绝“恐非症” 由于目前对非典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且其传染途径多样,发病急骤,流行范围广,令很多人对它心有余悸。在强调增加躯体抵抗力或免疫力的同时,精神卫生专家认为此时还应该注意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就容易诱发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患。
病例小刘拿着当天的报纸,脸上露出焦虑的神情,看着报纸上写道“非典以发热为首要症状,体温高于38℃,可有头痛、乏力、咳嗽、气促……”,后面的内容他就不敢再看下去,心里犯着嘀咕,在门诊徘徊,显得很紧张。这几天他出现失眠、心慌,老是觉得自己有其中的某些表现,怀疑自己得了非典,心情忧郁、焦虑。家长没有办法,只好带他到呼吸内科看病,经医生检查后证明只是一般的感冒,但仍然无法解除其疑病心态。在心理门诊,心理医生诊断他为焦虑症。
只要提到“非典”或“医院”等词汇,小敏就会十分紧张,她害怕医务人员,更不敢到医院复诊心理疾病,原来嗜好上网的她也不敢上网了,原因是网站上到处都有关于非典的专题或栏目。报纸和电视她也不看了,对于连篇累牍的非典报道恐惧不已,有时尽管知道自己这样不好或没有必要,但不能摆脱,心里十分痛苦。前几日还出现呼吸加快、出汗、脸色苍白,现在连班也不上了,害怕到公共场所而染上非典,可见这是恐惧症。
原来就十分爱清洁的小嘉最近好像毛病又犯了,洗手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天洗手不知道有多少次,每次都洗10~30分钟。她明明知道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强迫性洗涤行为,被诊断为强迫症。
心理分析“恐非症”实质就是一组神经症的表现,病前,患者大多有一定的人格障碍基础,起病及病情的波动与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或无法解决的心理冲突有关,面对着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如潜在的健康危机,遭受精神创伤或惊吓等,会有复杂多样的表现,如精神易兴奋、易疲劳等脑功能失调症状;焦虑、恐惧、易激惹、抑郁等情绪症状;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有疑病症状;有以慢性头痛、头昏、自主神经紊乱为主的躯体不适症状;还有睡眠障碍等。
“恐非症”是一种轻度的心理障碍,不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是大脑功能失调的表现,患者有求治欲,预后较好,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一般来说,药物治疗用于控制神经症的症状是良好的,成功的心理治疗既可以缓解症状,对部分患者而言,还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治疗神经症的药物种类较多,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大脑代谢药,应针对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预防干预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增加应付挫折或应激的能力,坦诚面对生活中各种刺激因素,注意不要竭力回避现实压力,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生活有规律,适当运动,不要太劳累,保持空气流通,加强营养等,对预防非典及“恐非症”都有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