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黄丸又名西黄丸,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所创,原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治疗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之名方。现代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及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证属痰火热毒积聚的疑难杂症。本人在临证过程中深感此方若运用得当,确有力挽狂澜,药到病除之神效,分述如下。
病例1.患者,男,5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胸骨后灼痛3个月。经胃镜、钡餐及病理诊断为食管中下段鳞癌,已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转移,无手术指征,放弃放、化疗,求治于中医。其面色晦暗,形体消瘦,只能进食少量流食及半流食,舌质暗红,苔浊腻,脉沉弦。辨证为痰阻血瘀,蕴结成毒,阻于食道,胃气衰败。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开郁散结,固护胃气。方用西黄丸1支,每日2次,化水口服,辅以生半夏、生南星、生姜、鹅不食草、砂仁、生薏苡仁、郁金等煎汤频服。1个月后患者饮食增加,面色转润,体重增加lkg,胸痛减轻。10个月后,复查钡餐,肿瘤无明显变化。
病例2.患者,女,82岁。反复咳嗽、消瘦3个月。胸片示:左上肺可见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约
病例3.患者,男,62岁。颈前肿物4年,加重1个月。4年前,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右侧囊性变,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个月前,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大,B超示:甲状腺左叶可见一个4.
病例4.患者,女,52岁。失音2个月,五官科诊为“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先后服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并予激光、雾化吸入等治疗,不效。患者痛苦不堪,求治于中医。其焦虑不安,口苦咽干,发音困难,语音低微,面红目赤,舌红绛而干,苔燥,脉弦数。初诊、二诊予以服用清咽利喉、清热解毒之汤药及中成药,未见好转。三诊,再审患者舌绛而干,苔燥,脉数,面赤咽干。证为热毒入营,治以清营解毒。投以西黄丸1丸,每日2次,服用5天,患者顿觉咽中轻快,音量增大,继服10天,音量如初,谈吐自如,而获痊愈。
讨论
1.西黄丸主要成分为牛黄、麝香、乳药、没药。方中牛黄清心退热,化痰通窍,散结,为主药;麝香芳香辛窜之性,通经络,散结滞,辟邪毒,除秽泄,为辅药;牛黄制麝香辛窜助火之弊,麝香增牛黄化痰消肿之功。佐以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全方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散坚。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西黄丸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抗菌和抗炎等作用,对各种肿瘤有较好疗效,为目前临床理想的抗癌中成药。
早期食管癌无特殊症状,确诊时大约有80%患者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平均存活时间只有9个月。病例l患者为食管癌晚期,已出现吞咽困难并淋巴结转移,服用西黄丸及中药汤剂后仍能延长寿命,延缓肿瘤的发展,足见西黄丸确切的抗肿瘤作用。病例2为肺癌病人,年老体弱,邪盛正虚,在长期服用西黄丸的基础上辅以益气养阴之品,祛邪扶正,攻补兼施,未产生任何副作用,达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效果。
2.病例3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患者,属中医“瘿病”范畴,证属痰瘀互阻,热毒内结。西黄丸中牛黄清热解毒,驱风化痰;麝香活血散结,通利诸窍;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故患者服后,瘿肿日渐缩小,而达痊愈。
3.咽喉为清空之窍,若正虚邪凑,脏腑失和,毒热蕴生,痰瘀互结,清窍壅滞则生诸疾。病例4为失音,毒热至深,已入营分,久治不愈,取西黄丸清营解毒、消坚散结之功,药力峻猛,药到病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