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古方新解 > 正文
  • 《内经》误读析疑六则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6-28 17:27:23
  •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对《内经》中的“髀胻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及“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等错误的断句进行

    摘要:本文对《内经》中的髀胻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等错误的断句进行了分析研究。



    《内经》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术的源泉。因此,《内经》的标点、注释、今译本等各种本子很多。而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黄帝内经灵枢译释》(以下简称《译释》),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标点注译本。但笔者今发现《译释》在句读方面有许多错误。句读出现错误,从而导致词义理解的错误。



    《素问·大奇论》: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译释》断为髀胻大跛,易偏估。并译为髀和胫部肿大,以致行走不便,而成跛状,日久容易成为半身不遂等症候。断句、译文均误。而王冰注云:若血气变易,为偏枯也。解为变易也误。这里是因为对字理解错误,从而导致断句也误。当断为髀胻大,跛易偏估。

    当通,是松弛之义。《素问·阴阳别论》:三阴三阳发病,为偏估痿易,四支不举。句中的也通。这一点前人已有论述。清代孙诒让《札迻》云:案易并当读为施。《汤液醪醴论》云: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施亦作弛。《生气通天论》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又云:筋脉沮弛。注云:弛,缓也。《痿论》:宗筋弛纵。《刺要论》云: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皮部论》云:热多则筋弛骨消。盖痿跛之病,皆有筋骨解弛,故云痿易、跛易。易即弛也。王如字解之,非经旨也。《毛诗·何人斯篇》:我心易也。《释文》:易,《韩诗》作施。《尔雅·释诂》:弛,易也。《释文》:弛,本作施。是易、施、弛,古通之证。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跛易偏枯下云:按易,是跛易狂易之易。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案古音相近。可见,松弛之义。今人不明字含义而误读。

    因此,当断为: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素问·痿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译释》断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并译为皮毛也表现了虚弱急薄状态,热气久留,则发生痿躄之病。断句、译文均误。其实古今一些学者大都把分别解释,并在后断开,而且误释。如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云:急薄,形容皮毛干枯无泽拘急不舒之象。薄,迫也。著,有义。王琦《素问今释》:急,急迫也。薄,薄弱也。著,指邪留滞不去。

    可见,古今一些学者对薄著大都分别解释。正是错误的理解,才导致错误的标点。薄著当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也不可分开解释。

    《灵枢·根结》: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亻聶辟,皮肤薄著,毛腠夭膲。予之死期。可见,文中的皮肤薄著为一句,薄著为一词。那么,薄著为何义呢?汉代王熙《释名·释言语》:缚,薄也,使相薄著也。大意是说,捆缚东西时,要使绳子紧紧地贴附在物体上。清代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更明言:薄著,犹言附著。附著,也即附着之义。

    因此,原文当断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意为:肺脏受热,以致肺叶枯痿,皮毛虚弱,皮毛紧紧地附着在一起,而发生痿躄之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译释》断为微以久留之而养,误。这样标点的话,之而养无法理解。本篇是介绍九针名称、形状以及针刺手法内容的。那么翻阅一下也是阐述九针内容的《九针论》,有类似的句子: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出针而养者也。可见,这里是微以久留后断句,出针而养者也为一句。因此,不难发现,《九针十二原》原文的后脱一字,字并与下文为句,作出之而养。这样,出之而养为句,就与《九针论》的出针而养一致了。这里是因漏一字而误读的。

    因此,当断为: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出之而养,以取痛痹。



    《灵枢·卫气行》: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译释》断为上下往来不以期,并译为“(卫气)上下往来的时间不固定。大误。应为上下往来不以又是字之误。因音近而误,停止之义。句中的又是字之误。字并应与下文连读,作其候气而刺之

    那么,卫气的运行是上下往来不已,还是上下往来不以期?据《卫气行》下文,有(卫气)“常如是无已。可见,卫气在人体内是运行不止的,而不是上下往来的时间不固定。另外,据《甲乙经·卷一》:作上下往来不已,其候气而刺之,奈何?”可见《甲乙经》也作上下往来不已

    因此,当断为: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已,其候气而刺之,奈何?”



    《灵枢·本神》: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译释》断为狂者意不存人,误。因这样断句,狂者意不存人文意不明,无法理解。应是狂者意不存意不存是意识失常。同时,这里漏掉一字,并应与下文连读,作其人皮革焦。何以言之?考《甲乙经》卷一,正作狂者意不存,其人皮革焦。可见,原文因漏掉一字而没有校勘出来,所以,标点的人就断为狂者意不存人这种含义不明的句子来。

    因此,当断为: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其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灵枢·五变》: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

    本段中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

    一句,标点有误。不是动词,而是名词,指刀类。如《韩非子》:诸微物必以削削之。前一个显然是名词刀类。另外,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均为三字一句。斧斤是同义词,材木是同义词,刀削也是同义词。

    可见,本段也是因错误标点而导致错误地理解词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贾延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