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臭汗症的辨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8-25 09:29:06
  • 核心提示: 所谓“臭汗症”,是指人体分泌的汗液有异常的臭味而言。中医认为,汗出发臭是肝胆湿热、脾胃浊滞或湿热内蕴、气血不和所致。患有“臭汗症”的人通常伴

       所谓“臭汗症”,是指人体分泌的汗液有异常的臭味而言。中医认为,汗出发臭是肝胆湿热、脾胃浊滞或湿热内蕴、气血不和所致。患有“臭汗症”的人通常伴有胸闷纳呆、口苦发腻、渴不思饮、身重体倦、尿少色黄等证候。

        “臭汗症”分为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以局部性多见,其中又以腋臭最常见,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好发于青壮年尤其是年轻女性(常开始于青春期),且有遗传倾向,往往伴有色汗f以黄色多见1等。臭汗气味轻重不同,大多与多汗有关,故夏季加重而冬季较轻;以青春发育期臭味最浓,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到了老年甚至可自行消失。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分为以下两型进行对症施治,具有较好的疗效:
        1.秽浊内蕴型多有家族史,常在青春期开始发病,多见于腋下、乳晕、脐周、阴部,汗液有特殊的臭味,夏季出汗时更重,舌象、脉象正常。方用:①当归、白芷各10克,肉豆蔻、藿香、香附、槟榔、甘草各6克,木香、丁香各3克,桂心l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用法下同)。②炒知母、黄柏各12克,炙甘草6克,生栀子、萆薢各9克,滑石15克。

        2.湿热熏蒸型常无家族史,好发于夏季,腋下多汗,有轻微狐臭气,经洗浴后,可暂时减轻或消除,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方用:①茵陈15克,薏苡仁、白豆蔻、石菖蒲、滑石粉、通草、藿香、连翘、佩兰各10克,黄柏、射干各6克,薄荷3克。②龙胆草、生地、当归各9克,柴胡、泽泻、木通各6克,车前子、茵陈、煅龙牡各12克。

        此外,外用方可用:①枯矾(煅白矾)30克,轻粉10克,滑石粉15克。研细末混合备用,开始时每晚用药粉外扑患处,半月后可隔日1次,1个月后可数日1次。②麻黄根、牡蛎各20克,龙骨、赤石脂各15克。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外扑患部,每日数次。

        另外,若以上诸法均无效时,还可求助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采取切断大汗腺导管及破坏腺体的方法,以达到彻底根治之目的,适用于20—40岁的严重腋臭病患者。也可用激光、液氮冷冻、高频电凝、局都注射等方法进行彻底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内外同治臭汗症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