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前或经期出现烦躁不安,易怒或精神抑郁,坐卧不宁,悲伤欲哭,经后又复如常人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是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和健康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辨证论治。
1.痰火上扰型证见经前或经期头痛,狂躁不安,言语无序,心胸烦闷,失眠,不欲饮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有力。辨证为痰火上扰,蒙闭清窍。治宜清热泻火,豁痰开窍。方用:黄连、胆南星、竹茹、枳实、陈皮、石菖蒲、茯神、甘草各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先煎)。中成药可选用礞石滚痰丸等。
2.肝郁化火型 证见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或郁闷不乐,头晕头胀,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失眠,不欲饮食,经量较多、颜色深红,舌质红,苔黄,脉象弦数。辨证为肝郁化火,心神被扰。治宜清肝泻火,解郁安神。方用:龙胆草、栀子、黄芩、丹皮、白芍、夜交藤各10克,薄荷、远志、甘草各6克,柴胡、香附、茯神各12克,龙骨、牡蛎各30克(先煎)。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
3.心脾两虚型证见经前或经期,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健忘,无故伤感,腹胀纳呆,大便不调,倦怠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舌薄白,脉细。辨证为心脾两虚,心失所养。治宜健脾养心,安神定志。方用:黄芪、当归各15克,党参12克,川芎、茯神、五味子、柏子仁、夜交藤、白芍各10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等。
4.心肾不交型证见经前或经期,失眠多梦,情志异常,心悸健忘,心烦意乱,腰酸膝软,口干少津,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肾不交,虚火扰神。治宜交通心肾,安神定志。方用:黄柏、知母、山萸肉、泽泻、丹皮、夜交藤、柏子仁、石菖蒲各10克,生地、茯神各12克,黄连、甘草各6克,肉桂3克。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交泰丸等。
5.肝郁脾虚型证见经前或经期,失眠多梦,情志抑郁或焦虑不安,神疲懒言,倦怠乏力,胸胁胀痛,腹胀纳呆,肠鸣泄泻,舌质淡,脉弦细。辨证为肝郁脾虚,心神失养。治宜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方用:黄芪30克,白术、白芍、柴胡、香附、茯神各12克,陈皮15克,木香、砂仁、夜交藤、甘草各10克,山药20克,远志6克。
以上方剂用法用量均为: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按:中医的经行情志异常属西医周期性精神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范畴。《妇科一百七症发明》云:“经来狂言如见鬼神.……肝必先郁而后怒……心必先热而后狂,”可见本病发生与心、肝二脏关系之密切.然人体各个脏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往往一脏受损即可影响其他脏腑功能.甚至伤及其他脏腑.对于本病的治疗,在辨治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方能切中病情,对症下药。辨证为痰火上扰,蒙闭清窍者,治宜治宜清热泻火,豁痰开窍:辨证为肝郁化火,心神被扰者.治宜清肝泻火,解郁安神:辨证为心脾两虚,心失所养者,治宜健脾养心,安神定志:辨证为心肾不交,虚火扰神者,治宜交通心肾,安神定志:辨证为肝郁脾虚,心神失养者,治宜疏肝健脾,养心安神。只有本着治病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对症下药.方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