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赤小豆当归散治泡性结膜炎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7-18 10:09:47
  • 核心提示: 钟某,女,24岁,2014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为冯世纶老师跟诊团成员,近日用电脑较多,加之北京连日雾霾,于10余天前出现眼睛红肿、干涩、异物感,结膜可见一结节状隆起脓疱,周围结膜局

       钟某,女,24岁,2014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为冯世纶老师跟诊团成员,近日用电脑较多,加之北京连日雾霾,于10余天前出现眼睛红肿、干涩、异物感,结膜可见一结节状隆起脓疱,周围结膜局限性充血,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泡性结膜炎”,欲予激素治疗,并言至少10天才可能恢复。因患者畏惧激素,遂自行服用小柴胡汤,但未见缓解,今日跟诊结束后,请老师冯世纶处方。刻诊:眼睛红肿、胀痛、干涩、有异物感,畏光,纳差,无腹胀,口干轻,无口苦,口黏,大便黏,舌暗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辨六经:眼干、红肿、胀痛,为上热之象,胡希恕先生虽有言,“孔窍病变多属半表半里”,但患者无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虽有纳差,但结合患者体质及舌脉,考虑为太阴之纳差,故不辨为少阳或厥阴;加之患者曾自行服用小柴胡汤不效,更为明证。故本案眼睛红肿、干涩、疼痛辨为阳明热象;口黏、便黏、舌暗淡齿痕苔白脉细,为太阴饮象。故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眼睛红肿,不难想到仲景原文中描述“目赤如鸠眼”之赤小豆当归散证,但不能照套原文,必当六经一致,方证相应方可选用。赤小豆当归散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3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炎热初起,故目赤如鸠眼,七八日则已化脓,故目四眦黑;本案患者眼睛红肿,有小泡,为炎热欲脓初期,故以本方养血排脓。方用赤小豆,《本经》谓:“甘酸,平”,《养生要集》谓:“味苦,温,主为排痈肿脓血。”当归,《本经》谓:“味甘,温”,主以养血祛瘀,此治诸疮有痈脓恶血者。因赤小豆当归散更偏于温,治在太阴,本案阳明热象较重,故加菊花清利头目,以清解阳明之热。

        处方: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菊花10克。自行抓药5服,3天内服完,愈。

        按:本案病变在眼睛,孔窍之病,极易辨为半表半里之少阳或厥阴病,但患者无其他支持之症,故不辨为半表半里。“孤证不立”,临证中不能仅因某一症状而先入为主、急辨六经。六经之辨须总体分析全身症状,还须结合患者精神面貌、体质形态的虚实等等,方可明辨。

        另,该病西医云需用10日激素,且只“可能恢复”,而经方仅三味药,三日即愈,其妙何在?冯世纶老师言:“用药不在多,而在方证对应,药越多越是不好把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