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丘疹性荨麻疹分两型辨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时祥 时间:2013-04-16 14:03:00
  • 核心提示:  丘疹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水疥疮”、“土风疮”。西医认为系昆虫叮咬、环境变化,或胃肠道功能障碍,对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过敏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不足或胎体遗热,以致湿热内蕴,或因蚊

      丘疹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水疥疮”、“土风疮”。西医认为系昆虫叮咬、环境变化,或胃肠道功能障碍,对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过敏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不足或胎体遗热,以致湿热内蕴,或因蚊虫叮咬,或肠有虫积,或因食鱼腥动风之品,或因食滞复感风邪而引发。本病多发于春夏秋温暖季节,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尤其是腰以下暴露部位。皮损为花生米大小的风团样损害,性质坚硬,颜色淡红,顶端常有水疱或丘疱疹,甚至大疱,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皮损成批出现,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影响睡眠,导致患儿精神不安。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风热型

      皮损常发生在四肢,为散在性红色丘疹、风团,状如虫咬,瘙痒较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止痒。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0克,荆芥、防风各6克,牛蒡子(炒)、蝉蜕各4.5克,牡丹皮、黄芩各3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饮服。

      湿热型

      皮损多发生在腰骶部位,丘疱疹、水疱较多,部分挠破糜烂,或染毒而结脓痂,自觉又痛又痒,或伴发热,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质红,舌苔黄、微腻,脉濡数。治疗方法:清热化湿,疏风止痒。处方:赤小豆、茯苓各12克,益母草、荆芥、防风各10克,炒白术、炒枳壳、苦参、赤芍各6克,砂仁(后下)4.5克,蝉蜕3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饮服。

      注意事项:注意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消除臭虫、跳蚤、螨虫等昆虫。调节饮食,忌食鱼虾、海鲜等动风之品。避免过度挠抓,以防继发感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