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神经性皮炎分两型论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时间:2012-08-04 08:01:00
  • 核心提示: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与精神因素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衣领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或血虚风燥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与精神因素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衣领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或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所致。

      本病多发于颈部、上眼睑、肘窝、腘窝、会阴、大腿内侧、小腿伸侧等部位,称局限型;也有头、四肢、肩、腰等多处发病者,称播散型。常有对称性分布。皮损初起为扁平丘疹,干燥结实,久之丘疹融合斑块,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发展成苔藓样皮损。自觉剧痒,夜间更甚。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笔者几年来共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340多例,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良效。

      风热夹湿型  临床表现为局部有成片肥厚丘疹,并伴有皮肤潮红、糜烂、湿润、血痂。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处方:当归12克,苦参、苍术、白芍、胡麻仁、栀子、牛蒡子、荆芥、防风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情绪波动者加珍珠母、代赭石、生牡蛎各30克,均先煎,夜交藤20克,五味子5克;奇痒者加乌梢蛇、僵蚕各10克。

      血虚风燥型  临床表现为病程较久,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皮。苔薄,脉濡细。处方:何首乌20克,生地15克,白鲜皮、川芎、白芍、当归、防风各10克,蝉脱、独活、柴胡、荆芥、甘草各6克,大枣5枚。

      以上两则处方均为内服,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服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酒、鱼虾蟹等发物,避免挠抓、摩擦及热水烫洗。忌饮浓茶、咖啡,保持良好心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