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荨麻疹的辨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祥麟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院 时间:2012-07-27 15:33:00
  • 核心提示: 瘾疹病名首见《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后世又称风疹块、蓓蕾,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其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
     瘾疹病名首见《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后世又称风疹块、蓓蕾,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其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急性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痊愈,慢性者,可迁延数月数年,经久难瘥。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痒疹。”又云:“夫人阳气外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蓓蕾。”可见风寒、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最易导发为本病。亦有饮食腥味发物,蕴热化风;或七情恼怒,冲任亏虚,气血失调,血虚化风,风与卫气相搏,郁于肌腠而发病。

      证候特点

      起始皮肤瘙痒,随即发出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形态不一,常随搔抓而扩大增多。风团泛发,时隐时现。可见水肿性红斑块,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伴畏冷发热,或腹痛吐泻,若在喉部,可引起水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于风热者,则脉浮数,苔薄黄;因于风寒者,其脉浮紧,舌苔白。挟湿热内蕴者,脉滑苔腻;兼气血不足者,脉沉细虚弱。

      审因论治

      风邪袭表,郁于肌肤,营卫失和,风邪与气血相搏,气血循行不畅,则发风团瘙痒。其风团泛发,起没无时,游行不定,显然呈风性特征。其实证则夹寒夹热;其虚证则气虚血虚,或阴阳不足。而呈风象则一也。

      故其诊治宜疏风和营止痒。余拟养血祛风汤。处方: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防风、柴胡、蝉衣各10克,僵蚕15克,茯苓10克,枳壳6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

      若兼风寒者,去生地、蝉衣,加麻黄、桂枝;若兼风热者,可加银花、连翘;若伴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若伴阴虚有热者,可加玄参、乌梅,去川芎、柴胡;若腹痛者,可加乌梅、川椒、川楝;若顽固性难愈者,可加全蝎、乌梢蛇。

      典型病例

      程某,男,17岁。昨天运动出汗,脱衣受凉,至夜发风团瘙痒,并微热恶风。刻诊肌肤泛发瘾疹,有红色搔痕。脉浮弦,舌红苔白。乃用养血祛风汤去生地、蝉衣,加麻黄、桂枝,服2剂而愈。

      按  机体阴血不足,则易感风邪气,邪正相搏于肌肤,则发风团瘙痒。本方用当归、生地、白芍养血;防风、柴胡、僵蚕、川芎、蝉衣祛风止痒;茯苓利湿消肿;枳壳行气,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也显示,防风、柴胡、蝉衣及枳壳、甘草均有良好抗过敏作用。故合用之养血和营,祛风抗敏以止痒。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